爸爸出差終於回來了,可把叮叮高興壞了,整天纏著爸爸講海洋的故事。這天爸爸坐下來問叮叮:“叮叮,你知道‘早穿皮襖午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是什麼意思嗎?”
叮叮抓了抓腦袋想了想說:“是說晝夜的溫差比較大吧。”
“對,海洋也有溫差,並且海洋的溫差是可以利用的。”一聽這話,叮叮的興趣更濃了,非要纏著爸爸講關於海洋溫差的知識。
海洋中上層和下層水溫之間的差異蘊藏著巨大的能量,這種能量叫作海水溫差能,也稱海洋熱能。遼闊的海洋吸收太陽能所得到的能量達60萬億千瓦左右,是一個“儲熱庫”,它又是一個巨大的“調溫機”。海洋溫差能資源穩定,不存在間歇,基本不受晝夜和季節的影響,也不占用土地資源,是清潔的可持續能源。
海洋溫差能開發利用具有巨大的潛力,特別是溫差發電更是受到各國重視。首次提出海水溫差發電設想的是法國物理學家阿鬆瓦爾。海水溫差發電技術,是以海洋接受太陽能的表層30℃左右海水作高溫熱源,而以500~l000米深處5℃的海水作低溫熱源,用熱機組成的熱力循環係統進行發電的技術。
用海水溫差發電,還可以得到副產品——淡水,所以說它還具有海水淡化功能。另外,由於電站抽取的深層冷海水中含有豐富的營養鹽類,因而發電站周圍就會成為浮遊生物和魚類群集的場所,可以增加近海捕魚量。
溫差能裝置可以建立海上獨立生存空間並作為海上發電廠、海水淡化廠或海洋采礦、海上城市或海洋牧場的支持係統。溫差能利用的最大困難是溫差大小,能量密度低,其效率僅有3%左右,而且換熱麵積大,建設費用高。目前各國仍在積極探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