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的關係也在進行更新和調整。如何更好地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的關係?我們有必要建立符合生態倫理要求的法律法規製定;有必要對人類的工農業生產活動、生活方式和行為、處理國際關係的途徑進行法律的、道德的調控;有必要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區的方式,為自然、也為人類自己創造一片“原始的聖地”。所有的這些,都需要全人類的共同努力,都需要全世界的通力合作。
一、建立生態製度
生態製度,是指以保護和建設生態環境為中心,調整人與生態環境關係的製度規範的總稱。在理順人與自然的關係,維持生態環境健康良性發展上,生態製度可以發揮明顯的作用。
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生態製度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根據生態製度是規定在單行規範性文件裏還是規定在綜合性規範性文件裏,我們可以把生態製度分為單行生態製度和附屬生態製度。單行生態製度,是指由一個單行規範性文件專門規定的生態製度。附屬生態製度則是指,在一個綜合性規範性文件裏規定了一項或若幹項生態製度。
根據生態製度是否具有強製性,我們可以把生態製度分為剛性生態製度和柔性生態製度。剛性生態製度,是指具有強製性,必須嚴格執行的生態製度。如果違反了這些製度,行為人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柔性生態製度,是指沒有強製力,僅存於倫理道德層麵的行為規範。即使違反了這些規範,我們也不能運用法律、法規來解決,而隻能依靠社會輿論、人們的譴責、對環保的信念等手段,促使人們共同遵守生態環境保護製度。
另外,根據生態製度是表現為法律規範還是道德規範的不同,生態製度也可分為生態法律製度和生態道德製度。生態法律製度,是指表現為法律規範的生態製度。生態法律製度具有法律製度的一切特征和效力。生態道德製度,是指表現為道德規範的生態製度。這樣的生態製度沒有強製力,其執行主要依賴於人們對環保的理解、信仰、信念等內心的力量,以及對破壞生態環境行為的譴責等道德行為。
生態製度必須是明確而具體的。生態製度的內容是很規範的,而且其條文內容準確而無歧義,內涵和外延十分確定。生態製度針對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行為做出規定,通常告訴人們應當做什麼,不應當做什麼,限製做什麼,禁止做什麼,做了禁止做的事情要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生態製度應是法律性與引導性的統一。生態製度在很大程度上是法律製度。作為法律製度,生態製度具有法律製度的一切特性,如國家意誌性、普遍約束力、可重複適用性、規範性、強製性等。生態製度主要是通過設定多種行為模式,來引導人們以符合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的方式來利用生態環境,從事經濟建設和其他開發活動,並告誡人們不得從事什麼樣的活動,否則,對違反有關規定的,將給予相應的行政處罰,觸犯刑律的甚至還要追究其刑事責任,從而發揮其引導作用。生態製度的目的是合理限製人們的開發和建設活動,以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保證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促進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生態製度建設的目標是實現生態製度文明。生態製度文明,是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水平、生態環境保護製度規範建設的成果,它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同發展的關係,反映了生態環境保護的水平,也是生態環境保護事業健康發展的根本保障。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水平,是生態製度文明的外化,是衡量生態製度文明程度的標尺。生態製度文明必須滿足三個條件:
第一,製定了促進生態文明的製度,而且這些製度規範是較為完善的。從內容上看,完善的生態環境保護製度,應當體現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積極推動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內容。從本質上看,所製定的生態環境保護製度反映了生產力發展水平,反映了生態環境的現狀和環境保護與建設的實際水平,既不滯後於實際,又不是盲目的脫離現實的超前。從立法技術看,製度規範含義言簡意賅、通俗易懂、準確而無歧義。
第二,這些生態環境保護製度得到了較為普遍的遵守,人們熟悉生態環境保護製度,主動執行這些製度規範,主動與生態環境保護違法行為作鬥爭,人們的環境倫理道德水平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