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生物各有特色,這些特色也成為了其各自的標誌。提到這些特色,人們很自然的就會聯想到事物本身,於是慢慢地,人們就用這些特色來命名這些事物,各色的動植物也便因此有了名字。
26
和平鴿的由來
人們把鴿子作為世界和平的象征,稱其為“和平鴿”,提起和平鴿,還有一段感人的傳說。
1940年,德國法西斯攻占了法國首都巴黎,德國士兵所到之處,善良的人們就遭到無辜的殺害。
一天,著名畫家畢加索正憂鬱地坐在畫室裏。這時,門被推開了,鄰居老伯捧著死鴿子走進來哭訴道:“我的孫子正在放鴿子,卻被一群法西斯匪徒活活地打死了,連鴿子也被掐死了。畢加索先生,我求你給我畫隻鴿子,紀念我那慘遭法西斯殺害的小孫子。”畢加索一麵安慰著悲憤的老人,一麵揮筆畫了一隻鴿子。
1949年,畢加索把這幅《鴿子》獻給了巴黎世界和平大會。從此,鴿子便成了和平的象征。
27
桃花魚的由來
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韓邪單於入朝請求和親。王昭君主動請命,願意嫁到匈奴。
相傳,漢元帝決定讓昭君遠嫁匈奴和番前,恩準她返回故裏,探望父母、鄉親。昭君返回家鄉後,一麵與親人細細敘別,一麵滿山遍野去尋覓兒時的足跡,她舍不得離開這青山秀水的故鄉。可是,皇命在身,她必須按期返回京城,遠嫁荒漠異域的匈奴王。
昭君離開家鄉那天,鄉親們送了一程又一程,難舍難分。昭君登上江中的龍舟,抱起心愛的琵琶,彈起哀婉動人的別離曲。此時盛開的桃花紛紛飄落,有的落在船上,有的落在她身上。昭君不禁潸然淚下,淚水灑落在桃花瓣上,又漂入江中。這些沾滿昭君淚水的桃花瓣紛紛變成了五顏六色的小魚,追隨龍舟遊動。有位船工隨手摸起一條小魚獻給昭君,昭君給它起了一個美麗的名字——桃花魚。
從此,每當桃花盛開的季節,桃花魚便在香溪清澈的水中遊來遊去,好像和故鄉的親人們一起呼喚昭君的歸來。至今,香溪的老人們還說,每當桃花盛開,明月當空的深夜,有時就能聽到古代婦女衣服上金玉飾物的撞擊聲。人們都說,一定是懷念故鄉的昭君回來看望鄉親們了。
28
斑竹的由來
斑竹又名“湘妃竹”,亦稱“淚竹”,竹竿布滿褐色的雲紋紫斑。這種竹子主要生長在湖南九嶷山中。
相傳堯舜時代,九嶷山上有九條惡龍。它們經常到湘江戲水玩樂,以致洪水暴漲,莊稼被衝毀,房屋被衝塌,老百姓叫苦不迭。舜帝關心百姓的疾苦,他得知惡龍禍害百姓的消息,一心想要到南方去幫助百姓除害解難,懲治惡龍。
舜帝有兩個妃子——娥皇和女英,她們也很關心百姓的疾苦,很支持舜帝的想法。舜帝走後,娥皇和女英日夜為他祈禱,希望他早日勝利歸來。可是,一年又一年過去了,舜帝杳無音信。於是,她們決定到湘江尋找舜帝。
到了九嶷山後,她們找到一個名叫“三峰石”的地方,這裏聳立著三塊大石頭,有一座珍珠貝壘成的高大的墳墓。她們感到驚異,便問附近的鄉親:“是誰的墳墓如此壯觀美麗?三塊大石為何險峻地聳立?”鄉親們告訴她們:“這是舜帝的墳墓,他從遙遠的北方來到這裏,幫助我們斬除了九條惡龍,人民過上了安樂的生活。可是,他卻流盡了汗水,淌幹了心血,病死在這裏了。”
原來,舜帝病逝之後,湘江的鄉親們為了感激舜帝的厚恩,特地為他修了這座墳墓。九嶷山上的一群仙鶴也為之感動了,它們到南海銜來一顆顆燦爛奪目的珍珠,撒在舜帝的墳墓上,便成了這座珍珠墳墓。三塊巨石,是舜帝除滅惡龍用的三齒耙插在地上變成的。娥皇和女英得知實情後,抱頭痛哭。她們一直哭了九天九夜,眼睛腫了,嗓子啞了。最後,她們哭出血淚來,死在了舜帝的墓前。
娥皇和女英的眼淚,灑在了九嶷山的竹子上,竹竿上便呈現出點點淚斑,有紫色的,有雪白的,還有血紅的口因為娥皇、女英被稱為湘夫人,所以,人們把這種竹子稱為“湘妃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