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服飾故事(1 / 2)

人們發明衣服,最初很大程度上可能隻是為了保暖。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某些服飾已經成為一種標誌和象征,比如廚師帽是廚師的標誌,裙子是女性的專利,牛仔褲則是休閑和時尚的代名詞……

18

廚師帽子的由來

18世紀末,法國巴黎一家大菜館有位頗有名氣的高級廚師,名叫“安托萬克萊姆”,他生性幽默。

一天,他看到有位顧客頭上戴著一頂白色高帽子,覺得十分別致,就仿製了一頂,並且比那位顧客的帽子更高。他戴上這頂帽子進進出出,引人注目,逗人發笑,一時顧客慕名紛至遝來。

其他一些飯店、菜館的廚師們紛紛仿效,也都戴上了高頂白帽子。久而久之,戴白色高帽子就成了廚師們的裝飾品。更有趣的是,有關部門還製訂了戴帽的標準,分別根據廚師技術水平的高低和工齡的長短,規定廚師所戴帽子的高低。人們一看帽子,便知道這位廚師的烹飪水平,帽子越高,手藝也越高。廚師常戴的帽子,最高的竟達35厘米,所以,在法國,人們總愛用“大帽子”這一稱號,稱呼那些技術水平高的、有名氣的老烹調師。

後來,國際上還成立了一個廚師帽會組織,總部就設在廚師高帽子的發源地——法國巴黎。

19

頭盔的由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國將軍亞得裏安去醫院看望傷員,一位士兵向他講述了自己負傷的經過:“那天,德國士兵炮擊時,我正在廚房值班。不料,炮彈劈頭蓋臉地打來,彈片橫飛。我急中生智,抄起鐵鍋,把它扣在頭上,結果使頭部免於受傷。”

亞得裏安將軍聽了傷兵的這段陳述,很受啟發。他想:戰場上如果人人都有一頂鐵帽子,不就可以減少傷亡了嗎?於是,他立即成立了一個小組進行研。不久,製成了第一代頭盔,並在當年投入成批生產,裝備了部隊。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軍隊全部裝備了頭盔,結果使7萬人免於死亡。從此,各國的軍隊都紛紛裝備了頭盔,並流傳了下來。

20

防毒麵具的由來

1915年4月,德國軍隊在伊伯爾戰役中使用了化學武器,使協約國有1.5萬人中毒,5000人死亡。為了尋找反毒氣戰的辦法,協約國派出了優秀的化學家上前線研究。

俄國著名化學家捷林斯基在調查中發現,當氯氣襲來時,有的士兵用軍大衣蒙住頭部或鑽進鬆軟的土裏便可幸免於難。他經過分析認為,這些士兵的幸存是由於軍大衣的呢毛和土壤顆粒將有毒物質吸附了。通過研究和實驗,他發現木炭既能吸附有毒物質,還能使空氣暢通。於是,他研製出防毒效能更高的活性炭。

1916年,捷林斯基在一位工程師的幫助下,設計製成了第一具單兵使用的防毒麵具,經戰場實地使用,防毒效果很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防毒麵具使數十萬俄軍幸免於難,各國爭相仿製。從此,防毒麵具成為士兵的常備軍用品。

21

裙子的由來

唐朝以前,女子著裝除了貼身內衣外,仍然是外褲和長短衫。由於唐代崇尚豐滿的女性,所以,皇帝在選宮妃才人時,除了注重麵貌的秀麗之外,體態身材則以胖為美。傳說,武則天就是以相貌和身材均佳,而在唐太宗時就被選進宮裏做才人。後來,武則天為唐高宗李治收為嬪妃,當上了皇後。李治死後,她登基做了女皇帝。

在她主政期間,雖然嚴刑峻法,但能夠選賢用良,精心治國,國家慢慢強盛起來,她也越發心寬體胖起來。平時,她的各種活動雖然都能出車入輦,但還是免不了需要自己步行或散步。由於她的腿偏於肥胖,再穿上綾羅綢緞的褲子,走起路來,很容易擦來擦去,蹭得褲子“哧哧”直響,這讓旁人會不由自主地去尋覓出聲的地方,她覺得很難堪。

一天,武則天心裏很煩,再看看過於肥胖的雙腿,實在不想再看下去了。她幹脆用一塊緞子蓋住,眼不見為淨。這一來,倒讓她想著想著開竅了。她拿了塊緞子在鏡子前上下左右比劃起來,後來,她幹脆用緞子前後一裹,把雙腿全圍起來了,試著走起路來,既飄逸瀟灑又好看。她高興極了,趕緊叫人加工製作。然後,她讓宮女們穿上,走上一圈讓自己看看。隨後,她又親自加以改進,下令給自己也做條合體的。她穿上後,感覺走路輕鬆自如,心裏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