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一個名叫“楊全仁”的河北冀縣人,將此店鋪買了過來,開始經營烤鴨和烤爐肉。開業前,一位風水先生圍著新店轉了兩圈後站定,說:“這是塊風水寶地,前程不可限量,隻是此店以前甚為倒運,要想衝其晦氣,除非將‘德聚全’的舊字號倒過來,稱作‘全聚德’,新字號才能上坦途。”楊全仁一聽正合心意,一來自己名字中占有一個“全”字,二來“聚德”意為聚攏德行,可以標榜店鋪做買賣講德行。於是,聞名中外的老字號“全聚德”就這樣誕生了。
63
全聚德的“德”字為何少一橫
當年,全聚德的創始人楊全仁,請一位名叫“錢子龍”的秀才題寫匾額。這一匾額幾經風雨,一掛就是130多年。但如果仔細觀察,我們就會發現:全聚德牌匾上的德字少了一橫。這是為什麼呢?
有人說,當時楊老板把錢子龍請來,兩人對飲開懷。楊全仁得知錢子龍書法非常好,於是馬上拿出筆墨紙硯,請錢秀才題個字。由於錢秀才多喝了兩杯,精神有些恍惚,一不留心,“德”字忘寫了一橫。
還有人說,當時楊全仁創業時,一共雇了13個夥計,加上自己一共14個人。為了讓大家安心幹活,同心協力。所以,他就讓錢秀才少寫一橫,表示大家心上不能橫一把刀。這些當然都是猜測和傳說。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呢?
原來,早在1000多年前,“德”就是像多音字一樣,可以有一橫,也可以沒有橫。這一點,可以從唐宋元明清書法名家的墨跡中得到印證。比如,現立於北京國子監孔廟的清朝康熙皇帝禦書《大學碑》中的“德”字就沒有一橫;生活在與全聚德創立同期的清代畫家鄭板橋本人書寫的“德”字,有的帶一橫,有的不帶一橫。
另外,還可以從中國古錢幣方麵來考證“德”宇。例如,北宋真宗年間鑄造的“景德通寶”的“德”字就沒有橫,而明朝宣宗年間鑄造的“宣德通寶”的“德”字就有橫。
這也就是說,過去的“德”字有兩種寫法,可以有橫,也可以沒有橫,兩種寫法都是正確的。全聚德為了保持其牌匾的曆史原貌,所以,牌匾上的“德”字一直少一橫。
64
王老吉涼茶的由來
王老吉涼茶是中國著名涼茶,於清朝道光年間由廣東鶴山人王澤邦所創。
王澤邦的乳名叫“阿吉”,清朝嘉慶年間出生於鶴山古勞水鄉。當時嶺南地區多陰覆霧瘴、夏日炎熱、春秋濕熱、燥火邪虐。水鄉出產草藥,有解暑祛濕功效,鄉民有用草藥煲涼茶喝的習慣。王澤邦通曉醫道,經常用草藥給鄉民治病,也掌握了配製清熱涼茶的方法。
道光初年(182O年),王澤邦遷居廣州謀生。道光八年(1828年),他在正遠街開了一家藥店,一邊行醫,一邊賣涼茶。他的醫術高,醫德好,看病不計酬金,對窮人施醫贈藥,街坊都當他是自己人,習慣叫他的乳名“阿吉”。他把自己熬製的涼茶命名“王老吉”,還出售自製的包裝涼茶材料,方便百姓買回家煲。一時間,“王老吉”涼茶風靡廣州。
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則徐到廣東禁煙。由於忙於軍務,操勞過度,林則徐中暑了。他咽痛咳嗽,讓隨從人員請來名醫診治,開方服藥不見效果6有人找到王澤邦,林則徐服了他開的草藥和熬的涼茶,立即藥到病除。
林則徐登門答謝,並送來一個用銅製的、葫蘆狀的大涼茶壺,壺身刻著“王老吉”3個金字。王澤邦把銅壺作為裝涼茶的容器,擺在店中。於是,“王老吉涼茶”名聲大振。許多賣涼茶的店鋪爭相仿效,也做一把葫蘆狀的銅壺擺放在店中。直到現在,擺放一個大銅葫蘆都是不少涼茶店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