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稱謂故事(2)(2 / 2)

後來,電影導演費裏尼以此為題材拍攝電影,講述帕帕拉佐(Paparazzi)與一名失意小報記者的故事。由於題材新鮮,電影票房賣個滿堂紅,Paparazzi一詞變得家喻戶曉,成為追蹤偷拍的采訪手法的代名詞。

為什麼這樣的人在中文裏就被稱為“狗仔隊”?有這樣的說法:從事這種工作的人,他們的嗅覺就像狗一樣靈敏,每每能嗅出名人們的行蹤,然後就緊緊地、不露聲色地緊貼上去。他們的行為很像追蹤獵物的狗,而能從事這種職業的人也多是一些年輕力壯的年輕人。所以,人們就稱之為“狗仔”。而由於追蹤的不僅是一個人,往往是多家報紙、雜誌的人同時一起追蹤同一個名人,在名人的身後形成了一個追蹤的團隊。所以,人們就將他們稱為“狗仔隊”。

113

桃李的由來

據漢朝《韓詩外傳》記載,春秋時,魏國有個叫“子質”的大臣,他得勢時曾保薦過很多的人。後來,他丟官了,就隻身跑到北京。他見到一個叫“簡子”的人,就向其發牢騷,埋怨自己過去培養的人在危難時不肯幫助他。

筒子聽後,笑著對子質說:“春天種了桃樹和李樹,到夏天可在樹下納涼休息,秋天還可吃到可口的果實。可是,如果你春天種的是蒺藜,到夏天就不能利用它的葉子,而秋天它長出來的刺倒要紮傷人。你過去培養、提拔的人都是些不值得保薦的人。所以,君子培養人才,就像種樹一樣,應先選好對象,然後再培植。”

後來,人們就把培養人才叫做“樹人”;把優秀的人才叫做“桃李”。因為老師培養出來的學生很多,所以,就被譽為“桃李滿天下”。

114

梨園的由來

在中國戲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梨園”,產生在唐代這塊沃土之中。

唐中宗時,梨園隻不過是皇家禁苑中與棗園、桑園、桃園、櫻桃園並存的一個果木園。果木園中設有離宮別殿、酒亭球場等,是供帝後、皇戚、貴臣宴飲遊樂的場所。後來,經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力倡導,梨園的性質起了變化,由一個單純的果木園圃,逐漸成為唐代演習歌舞戲曲的地方,成為我國曆史上第一座集音樂、舞蹈、戲曲的綜合性“藝術學院”。

李隆基自己擔任了梨園的崔公,相當於現在的校長。李隆基為梨園搞過創作,還經常指令當時的翰林學士或有名的文人編撰節目,如詩人賀知章、李白等都曾為梨園編寫過上演的節目。

後來,人們就稱戲班、劇團為“梨園”,稱戲曲演員為“梨園子弟”,把幾代人從事戲曲藝術的家庭稱為“梨園世家”,將戲劇界稱為“梨園界”等。

115

杏林的由來

“杏林”,是中醫界的代稱。醫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杏林”一詞典出漢末三國時的醫生董奉。

董奉與當時的張仲景、華佗齊名,號稱“建安三神醫”。董奉曾長期隱居在江西廬山南麓,熱忱為山民診病療疾。他在行醫時從不索取酬金,每當治好一個重病患者時,就讓病人的家人在山坡上栽五顆杏樹;看好一個輕病患者,隻須栽一顆杏樹。所以,聞訊前來求治的病人很多,而董奉均以栽杏作為醫酬。

幾年之後,廬山一帶的杏林多達10萬株之多。杏子成熟後,董奉又將杏子變賣成糧食,用來救濟廬山貧苦百姓和南來北往的饑民,一年之中救助的百姓多達二萬餘人。

董奉行醫濟世的高尚品德贏得了百姓的敬仰。董奉去世後,廬山一帶的百姓便在杏林中設壇祭祀這位仁慈的醫生。後來,人們又在董奉隱居處修建了杏壇、真人壇、報仙壇,以紀念董奉。如此一來,杏林一詞便漸漸成為醫家的專用名詞。

根據這個典故,人們用“杏林春暖”、“譽滿杏林”、“杏林滿園”等成語讚揚醫生的高明醫術和高尚醫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