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是人民大眾創造,並在口語中流傳的通俗、簡練且形象化的語言。它反映的是人民生活的經驗和願望。了解俗語典故有助於我們更好地了解民俗文化,同時對提高我們的口頭表達能力也大有裨益。
116
吃醋的由來
據說,在唐太宗李世民當政時期,有一位大臣名叫房玄齡,他足智多謀,立下不少豐功偉績,幫助唐太宗鞏固了帝位。唐太宗為了表彰他的功績,封他為梁王,並且選了幾位美女給他做妾,房玄齡知道自己的夫人一定會反對,就婉言拒絕了。
唐太宗知道原委以後就派人去勸說房夫人,並且安排太監送去了“毒酒”,傳話說:“如果不答應房玄齡納妾,就請房夫人一死。”房夫人聽後二話沒說,拿起“毒酒”一飲而盡。
其實,唐太宗賜給房夫人的並不是毒酒,而是一壺醋,目的就是考驗房夫人。唐太宗見房夫人態度如此堅決,而房玄齡也沒有納妾之心,從此之後就再也沒有提過送美女給房玄齡的事情。
從那以後,“吃醋”的故事就被廣為流傳。“吃醋”一詞也用來指那些見到別人受到表揚或獎勵,心存嫉妒的人。現在,這個詞用得最多的,就是在男女之間的感情上,通常指因第三方而產生的嫉妒。
117
東西的由來
“東”和“西”是兩個表示方向的字,而合在一起,就成了物品的俗稱。
相傳,宋朝時,著名哲學家朱熹以好學多問、愛鑽“牛角尖”而著稱。有一次,朱熹在一條冷落的巷子裏,偶然遇見了精通天文地理的好朋友盛溫和。
“盛兄,你提著竹籃子到哪兒去呀?”朱熹笑著問。“我上街買東西去!”“買東西?”朱熹聽了,感到莫名其妙,想來想去,還是不明白盛溫和說的是什麼意思。於是,他滿臉疑惑地問:“為什麼不去買南北呢?”
盛溫和聽了,“撲哧”一聲笑了,說道:“你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我問你,與金木水火土相配、統稱為‘五行’的是指什麼?”被盛溫和這麼一啟發,朱熹這才恍然大悟:“哦,金木水火土,‘五行’乃指東西南北中,東方屬木,西方屬金,金、木這類物品,籃子裏能容納得下;而南方屬火,北方屬水,這火放進籃子,不是連籃子也要被燒掉?而水,竹籃子打水不是一場空嗎?”盛溫和笑著點點頭。
118
馬虎的由來
宋朝時,開封有一個畫家,這個畫家非常喜歡畫虎。
一次,他正在畫畫,剛畫完一隻老虎的頭,正巧有個朋友慕名拜訪,請畫家畫馬。畫家不管三七二十一,在老虎頭後麵添了個馬的身體。“你畫的是馬還是虎?”這個朋友感到莫名其妙。畫家隨口答道:“管它呢,是馬是虎都可以吧!”請他畫馬的人聽了,嚇了一跳,連畫也不要,轉頭走了。
畫家把這幅畫掛在牆上,得意地對人說:“我這幅畫不但能與唐代大畫家韓幹畫的馬媲美,也不次於五代畫虎名家厲歸真畫的老虎,一張畫超過了兩位名家。”
他的大兒子看了這幅畫,問道:“爹爹,這幅畫上麵畫的是什麼呀?”畫家漫不經心地答道:“是馬。”他的二兒子見了畫,也驚異地問他畫的是什麼動物,畫家又隨口答道:“是虎。”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兩個兒子馬、虎不分,終於釀成禍端。
一次,大兒子在城外打獵時把人家的馬當成虎射死,賠了不少錢。二兒子在荒野遇上一隻猛虎,以為是匹好馬,奔上前去想騎“馬”,結果被老虎活活咬死。畫家這才後悔不已,他悲痛地寫了一首詩:“馬虎圖,馬虎圖,似馬又似虎;大兒依圖射死了馬,二兒依圖喂了虎;草堂焚燒馬虎圖,奉勸諸君莫學吾。”隨後,一把火把這幅畫燒了。
事情傳開後,人們便送給畫家一個綽號——馬虎先生。“馬虎”一詞也因此而得,意指粗心大意,辦事草率。
119
推敲的由來
唐朝的賈島是著名的苦吟派詩人。什麼叫苦吟派呢?就是為了一句詩或是詩中的一個詞,不惜耗費心血,花費工夫。
一次,賈島作了一首詩,有兩句是“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他覺得這一聯似乎不確切,他想把“推”字改成“敲”字。他騎著毛驢,一邊吟誦,一邊伸出手做推門和敲門兩種姿勢。他似乎覺得“敲”字比“推”字更為確切。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看到他騎著毛驢那副自言自語,手舞足蹈的樣子,都感到十分驚訝。
就在這時,代理京兆尹的韓愈在浩浩蕩蕩的儀仗隊簇擁下經過大街。行人和車輛都紛紛回避。賈島在驢上出神地想著詩句,一會兒推門,一會兒敲門,不知不覺闖進儀仗隊中。突然,賈島覺得他被人拉下了毛驢。他定神一看,才知道自己闖了大禍,衝撞了京兆尹的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