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發症:
1、自主神經係統功能紊亂伴有神經心理症狀的症候群
精神神經症狀:臨床特征為圍絕經期首次發病,多伴有性功能衰退,可有2種類型:
(1)興奮型:表現為情緒煩躁、易激動、失眠、頭痛、注意力不集中、多言多語、大聲哭鬧等神經質樣症狀。
(2)抑鬱型:煩躁、焦慮、內心不安、甚至驚慌恐懼、記憶力減退、缺乏自信、行動遲緩,嚴重者對外界冷淡、喪失情緒反應,甚至發展成嚴重的抑鬱性神經官能症。據統計絕經婦女中精神神經症狀發生率為58%,其中抑鬱78%、淡漠65%、激動72%,失眠52%。約有1/3有頭痛、頭部緊箍感、枕部和頸部疼痛向背部放射。也有人出現感覺異常,常見的有走路漂浮、登高眩暈、皮膚劃痕、瘙癢及蟻走感,咽喉部異物梗阻(俗稱梅核氣)。
2、泌尿生殖道症狀
(1)外陰及陰道萎縮:外陰及陰道萎縮時,外陰部的皮膚逐漸變薄,皮下脂肪減少,陰阜上的陰毛稀少,陰道上皮細胞隨著雌激素的降低而漸漸萎縮,表皮細胞中含糖原的細胞消失,pH處於6.0—8.0,陰道彈性減低,長度縮短,皺褶變平,排液量減少,潤滑作用缺乏,臨床上發生一係列症狀,如:外陰瘙癢、性交疼痛、老年性陰道炎等等,造成很大痛苦和不安,甚至影響家庭和睦。
(2)膀胱及尿道的症狀:當雌激素缺乏時,有些婦女可發生一係列由於膀胱及尿道黏膜萎縮所致症狀,如萎縮性膀胱炎、尿道炎、尿道口外翻、肉阜及張力性尿失禁。且由於膀胱容量隨增齡而減少,生育年齡時約500ml,60歲時僅為250ml左右,因而尿液積聚稍超過容量即會引起不自主的膀胱收縮,並感尿意,出現尿頻、尿急、夜尿增多。老年婦女雖有這些症狀,但檢查並無明顯感染證據,培養也未見致病菌。但由於膀胱肌肉收縮力下降,也會引起排尿不暢,殘餘尿增加,且尿道黏膜薄而脆易損傷,故絕經後婦女也易發生反複發作的泌尿道感染,予雌激素後可改善症狀。
(3)子宮脫垂及陰道壁膨出:尤其是曾有過多次分娩史及會陰嚴重撕裂者,雌激素缺乏易於發生盆底肌肉與筋膜鬆弛,目前老年子宮脫垂病例頗為多見。可酌情采用子宮托或手術治療,手術方法根據年齡、體質而定。
3、心血管症狀
(1)28.9%的患者有假性心絞痛,有時伴心悸、胸悶。症狀發生常受精神因素影響,且易變多樣:症狀多、體征少,心功能良好,用擴血管藥物不見改善。曾跟蹤部分患者作冠狀動脈造影結果呈陰性。一些學者描述圍絕經期婦女出現的這樣一組心血管症候群類似心血管疾病中的X綜合症。
(2)15.2%的患者出現輕度高血壓,特點為收縮壓升高、舒張壓不高,陣發性發作,血壓升高時出現頭昏、頭痛、胸悶、心慌。一些病例用雌激素治療後可下降。圍絕經及絕經後婦女在複雜的生理性的機體內環境改變及因而引起的病理變化中生存,不同的家庭因素、社會影響、個人的性格特點、精神因素,所表現的自主神經紊亂的症候群症狀變化多樣,可輕可重,甚至有人無明顯不適,安然度過。也有10%—15%的患者症狀較為嚴重,影響天常的工作和生活,需藥物治療。
4、骨質疏鬆婦女從圍絕經期開始,骨質吸收速度大於骨質生成,促使骨質丟失而骨質疏鬆。骨質疏鬆大約出現在絕經後9—13年,約1/4的絕經後婦女患有骨質疏鬆。病人常主訴腰背、四肢疼痛,出現駝背,嚴重者可致骨折,最常發生在椎體,其他如橈骨遠端、股骨頸等都易發生骨折。
鑒別:
婦女在圍絕經期容易發生高血壓、冠心病、腫瘤等,因此必須除外心血管疾病、泌尿生殖器官的器質性病變,要與神經衰弱、甲亢等鑒別。
治療前:
預防:
1、醫療保健人員應以積極主動與更年期婦女進行衛生保健知識的宣傳教育,幫助他們掌握必要的科學知識,消除恐懼與疑慮,以樂觀和積極的態度對待更年期。
2、對更年期婦女的家人,主要是對她們的丈夫也要進行衛生保健知識的宣傳,幫助他們了解婦女更年期可能出現的症狀,在一旦出現某些神經功能失調症狀時,應給予關懷、安慰、鼓勵和同情。
3、更年期婦女最好半年至1年進行1次體格檢查,包括婦科檢查和防癌檢查,有選擇地做內分泌檢查。醫療保健人員應向更年期婦女提供優質谘詢服務,幫助他們預防更年期綜合症的發生,或減輕症狀,縮短病程。
4、絕經前行雙側卵巢切除術者,適時補充雌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