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4月20日艾思奇在《新中華報》發表的《祝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的成立》中說的那樣:“3月27日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在漢口成立,這是一件大事。文藝界的陣線是素來混亂的,文人相輕的傳統的成語,似乎就是為著暴露文人不能團結的特性。直到現在文人都在空前未有的廣泛的範圍內團結起來了,這不是大事嗎?”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的成立,標誌著中國文化統一戰線的正式形成。從此,延安文藝界與漢口及全國各地的文藝界抗敵組織聯係更加密切。
延安文化界與全國文化界的密切聯係。中國共產黨是文化統一戰線的積極倡導者和促進者。1938年初,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一經成立,《新華日報》便發表了社論,並出版了《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立大會特刊》,鼓勵文藝家們在抗日戰爭中多做貢獻。5月初,周作人在北平參加日寇組織的所謂“更生中國文化建設座談會”消息傳出,震驚了中國整個文化界,《新華日報》迅即發表短評《文化界驅逐周作人》。陝甘寧邊區文化界救亡辦會也作出積極反應,向全國發出討周通電。9月4日,甘肅抗敵後援會組織戰地服務團來延安參觀,延安文化界救亡協會於次日召開座談會,互相交流工作經驗。
1938年7~8月,中共中央根據周恩來建議,作出黨內決定:以郭沫若為魯迅的繼承者,中國革命文學界領袖,並由全國各地黨組織向黨內外傳達。當時,郭沫若尚在國統區,中共中央的這一決定,表明中國共產黨對發展文化統一戰線的重視程度。
1939年2月16日,《文藝戰線》在延安創刊。這個刊物開始是陝甘寧邊區文藝界抗戰聯合會的機關刊物,後來成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延安分會機關刊物。編委有在延安的周揚、丁玲、成仿吾、艾思奇、沙可夫、沙汀、李伯釗、何其芳、柯仲平、陳荒煤、劉白羽、陳學昭、卞之琳、周文等,有在重慶全國文協任職的馮乃超,有在桂林的全國文協理事夏衍等。由於陝甘寧邊區經濟條件的限製,刊物是由夏衍負責聯係,在桂林出版發行的。《文藝戰線》號召作家為抗戰服務,“不僅在陝甘寧邊區和敵後抗日根據地有著重大的影響,就是對於全國文藝界來說,它也是一麵鮮明的旗幟”。
5月14日,為了進一步加強全國文藝界統一戰線組織,陝甘寧邊區文藝界抗戰聯合會在延安召開大會,決定陝甘寧邊區文藝界抗戰聯合會正式改名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延安分會。當時,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延安分會從縱的方麵講,屬於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的一個分會,取得工作上的聯係和指導;從橫的方麵講,仍屬陝甘寧邊區文化界救亡協會的一個文藝團體。
9月9日,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總幹事老舍隨“全國慰勞總會北路慰勞團”到達延安,延安熱烈歡迎並開晚會。毛澤東致歡迎詞。老舍在延安期間,參觀了魯藝、女大,出席了延安各界盛大歡迎會,出席了陝甘寧邊區文化界座談會,出席了毛澤東舉辦的宴會,並為延安的《中國青年》雜誌題詞:以全力打擊敵人。
1940年1月4日,陝甘寧邊區文化界救亡協會在延安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正式改名為陝甘寧邊區文化協會,仍稱“邊區文協”。出席會議的代表有500多人。會上,吳玉章致開幕詞,王明作了文化統一戰線問題的演說,張聞天作了《抗戰以來中華民族的新文化運動與今後任務》的長篇報告,艾思奇作了《抗戰中的陝甘寧邊區文化運動》的報告,毛澤東帶病作了《新民主主義的政治與新民主主義的文化》的報告,並為大會題詞:為建立中華民族的新文化而奮鬥。
茅盾盛讚延安文化界。5月26日,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茅盾先生從國統區來到延安,延安各界齊集南門外夾道歡迎。不久,又有許多文藝工作者相繼從全國各地到達延安,於是,7月14日,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延安分會組織了一次盛大的歡迎會。茅盾是10月間離開延安的。在延安期間,茅盾對延安及陝甘寧邊區的文藝活動有了深入的了解。1941年4月,茅盾在《抗戰期間中國文藝運動的發展》中寫到:“延安各文藝小組(各學校、各機關、各工廠、各部隊的)大約五六百人,都是經常寫通訊的,所以也就是文藝通訊員。這許多小組都由全國文協延安分會(即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延安分會)指導。”並說:“誰敢說今天的文藝通訊員中間就沒有未來的愛倫堡?誰敢說今天的活躍在華北的無數文藝團體的工作人員中間就沒有未來的馬雅可夫斯基和A·托爾斯泰?中國的前進的文藝後備軍,是在大量地產生了,培養了,這是中國抗戰文藝運動中最光輝的一頁,而且也是最主要的特征。“1942年10月14日,全國木刻畫在重慶展出。解放區的木刻畫引起了國內外人士的注意。畫家徐悲鴻在10月18日重慶《新民報》上撰文《全國木刻展》,說:“我在中華民國三十一年十月十五日下午三時,發現中國藝術界中一卓絕之大才,乃中國共產黨之大藝術家古元。”“我惟對於還沒有二十年曆史的中國版畫界已誕生一巨星,不禁深自慶賀。古元乃是他日國際比賽中之一位選手,而他必將為中國取得光榮的。”“古元之《割草》,可稱為中國近代美術史上最成功作品之一。吾願陪都人士共往欣賞之。”另外,對解放區木刻家華山的連環畫,力群、焦心河等人的作品都很欣賞。經毛澤東批示,此文由《解放日報》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