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工廠自動化”,就是指從一條生產線的自動化到設計、生產和管理過程的全麵自動化。
工廠自動化的高級階段就是無人工廠,即工廠從設計到生產全部自動化。這種自動化就是用計算機或機器人控製生產。
20世紀50年代初,人們就開始探索和使用自動化生產流水線,到20世紀70年代以後,逐漸使用計算機來控製數控機床。而後,隨著計算機的發展,工廠自動化程度更加提高了。
CAD(計算機輔助設計)和CAM(計算機的輔助製造)在工廠的應用以及20世紀80年代合成的CIMS(計算機集成製造係統),使工廠高度綜合自動化。發達國家汽車製造業的生產過程,基本上全麵實現了自動化。
當你走進汽車製造廠,可以看到在汽車裝配線上,焊接機器人在準確地焊接汽車上的各種零部件。監控機器人在檢查和糾正生產線上整車或零部件的安放位置。
當機器人發現差錯時,會通知管理工程師,甚至能指出毛病的所在。
有的汽車製造廠,用機器人控製整個裝配線。
機器人會記錄生產過程中倉庫庫存零部件的使用情況,在零部件接近用完時,會通知管理人員,甚至可以通過計算機係統把信息通知供貨單位。
如果在裝配線盡頭上放一個機器人,它會監控整車生產的情況並把信息及時通知管理人員或銷售人員,或者把信息傳給世界各地零銷商。
工廠還可以根據零售商的需要,把汽車的類型告訴機器人領班,領班去啟動裝配線上的不同機器人,按時生產合格的汽車,並交付零售商。
你看,像這樣的工廠沒有高素質的管理人員行嗎?
高爐上料
鐵的使用使人類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用鐵製的工具鋒利,不僅可以消滅敵人,扞衛自我,而且使生產力大大提高,用鐵製的犁、鏟、鎬等工具,改造自然,開發農業,比石器和銅器要進步多了。
我國的冶鐵技術始於春秋初年,鐵的柔性好,又鋒利,這使春秋戰國農業生產的發展和戰國七雄爭軍隊的戰鬥力,大大加強。
冶鐵需要鐵礦石。我國的鐵的蘊藏量比較豐富,有赤鐵礦、褐鐵礦、磁鐵礦和菱鐵礦等等。
工業上用的鐵是將鐵礦和焦炭置於高爐中冶煉而成的。根據鐵中含碳量的不同,可分為生鐵(含碳2%以上)、工業純鐵(含碳一般在04%以下)。含碳量在04%~2%之間的叫做“鋼”。
現代冶煉,一般使用焦炭為燃料。焦炭是煤經過於餾所得的固體燃料。
但是,由於人爐原料稱量不準和焦炭含水量不穩定,因而影響了鐵的產量和質量,同時浪費了大量焦炭。
計算機的發展使冶煉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人們采用電腦監控,就會實現配料稱量誤差的自動補償。當計算機發現供料稱量不足就可以自動補給。
焦炭的水分更是人力難以控製的。如果使用計算機監控,就可以測出焦炭水分的多少,如果不足,也可以自動補償。這樣,就會提高高爐上料效率,提高冶鐵的數量和質量,同時減輕了煉鐵工人的體力。
不僅如此,計算機還能在熱軋車間大顯身手。
根據客戶訂單的要求,在原料倉庫中取出廣塊尺寸合適的鋼坯,送人加熱爐加熱。計算機可以算出軋製道數、每次壓下量和軋製速度,從而控製熱軋機軋出符合客戶需要的成品,既不浪費,也使客戶稱心。
近年來,計算機在冶煉方麵越來越顯示出它的作用。一些先進的工廠,從配料、冶煉、產品加工等,都使用了計算機。有些工廠使用計算機管理和指導生產。例如從原料配備、控製爐溫和冶煉質量等等。還有的使用機器人搬運,大大減輕了冶煉工人的勞動量。
計算機“探傷”
醫生可以通過觀察,或者使用儀器透視、拍照等方法,測出病人的傷勢情況和部位,采取有效措施,及時治療,免去病人的痛苦。
你可知道,各種金屬材料的焊接與加工,如果有了“傷”,可以用電腦檢測嗎?
有些金屬材料的焊接工藝,諸如飛機、輪船和汽車體的焊接以及輸油管道和其他一些機件的焊接,也是馬虎不得的。如果出了差錯,造成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
且不說飛機、汽車、輪船,就是輸油管道這樣簡單的工藝和工件,一旦焊接不好,發生漏油,也將造成很大的損失。
但是,這些“傷”用肉眼往往是查不出來的。
計算機的發展和廣泛應用給焊接工藝帶來了很大的惠利。采用電腦“探傷”可就比人工檢測高明多了。
這項技術在國外很早就被采用,並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我國在這方麵的研究成果也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