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陶?溨??(1 / 2)

漆陶市,也就是製作和販賣漆器和陶器的地方,又由一道牆垣中分為漆市和陶市兩處。

漆器常用朱、黑二色來髹(xiu)塗,雍容而雅致,在貴族和大商賈的圈子裏很流行,樂符離還以為趙無恤是要去漆市,挑幾樣貴重的漆器帶回領地,誰想無恤卻隻去陶市。

對此,他更是迷惑不解。

陶,是用黏土燒製的器物,正所謂“陶器必良,火齊必得”,陶市是集製作和交易為一體的手工區。

新絳陶市裏人數較其他幾市要少,一是因為此時離天黑越來越近,許多商賈已經準備收攤,二是因為這裏多數隻做大宗貿易,很少有單獨販賣給民夫民婦的。

樂符離雖然對新絳十分熟悉,但這百工之地卻是不太常來,一時間也不知道該如何帶著趙無恤去逛。

最後,卻是趙廣德在路邊喊住一個蹲在商攤邊討價還價的行人:“賈孟,你怎麼在這裏?”

那賈孟白麵短須,身裹皂衣,內裏卻穿著紋繡,他趨行過來,在車前下拜頓首道:“見過君子,小人有幸,想不到還能在這裏見到君子,幾日不見,君子卻是消減了一些。”接著作擦淚狀,一看就是個滑頭之人。

賈(gu)不是氏,而是他從事的行業,和商一個意思。原來,這喚作賈孟的人,卻是來自溫地的行商,食於溫大夫趙羅,也就相當於溫地貿易的代銷商,幾天前趙廣德前來新絳時,他就跟隨行在車隊裏。

春秋後期,諸侯間出現了數名獨立的巨賈,結乘百駟,富比小邦。而鄭衛一帶的小商人和百工則采取了抱團的策略,建立了共同分擔風險利益的商行、匠行,雖然組織鬆散,其實力也不可小覷。

數十年前,衛國都城濮陽的商賈和百工就在貴族慫恿下,掀起了一場暴動,驅逐暴虐無道的國君衛獻公,居然還獲得了成功。

但晉國可沒有那樣寬鬆和發達的商業氣氛,所以更多的,還是類似賈孟這種“食於官府”,抱著公卿大夫大腿做生意的官商。雖然實際地位等同於奴仆,被束縛了人身自由,“商之子恒為商,工之子恒為工”,而且賺取的幣帛被壓榨大半,但卻能和各種關係搭上線,風險較小。

賈孟之所以在陶市,是因為他從新絳買了不少糜子酒要運去溫地,需要購大量陶壺來盛放。

他也在偷眼瞧和趙廣德同車的趙無恤,還有一旁的揚著下巴的樂符離,看他們的衣著,都是卿子、大夫之子的打扮。看來自家君子來到新絳後,倒是很快就交到了朋友,這倒是好事一樁。

於是,趙廣德便讓賈孟帶他們幾人遊於陶市,賈孟有意討好三位卿大夫之子,自然也歡喜地答應了。

趙無恤心知,在這新絳城中,也有不少食於趙氏的行商,但趙氏控製的大宗貿易主要集中在牛馬市,陶業則沒有過多涉及。就算是牛馬貿易,也並未達到壟斷的程度,中行氏一直是趙氏最大的競爭對手。

趙氏的北方大縣晉陽有地緣優勢,可以和戎狄貿易,買入代地和河套的良馬、牛羊。而中行氏也不差,由於他們的領地“東陽之地”靠近鮮虞中山,每年都能勒索許多白狄人的皮革、以及犬馬。

斷人財路,如同殺人全家,所以,兩家目前的關係,可不僅僅是政治衝突那麼簡單,還有極其複雜的利益糾紛。

在賈孟引領下,一行人將陶市轉了個遍。無恤觀此中貨物,有太行以東的黑陶、河西的彩陶、南陽白陶、甚至是海岱之地的繩紋陶。可他曾在下宮見過薄如絲絹的蛋殼陶,還有成邑當地也有製作,質地粗糙的土陶卻不見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