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塞人的可怕習俗描述了一通後,柳下越苦笑不已:“臣差一點,也被做成了飲器和人皮頭巾了。”
好在他在西域行走多年,已經學會了一些塞人的詞彙,又獻上塞人鍾愛的絲綢作為禮物,才得以不死,被拘押在塞王身邊,作為奴隸。這之後,柳下越跟著這些騎馬的伊塞頓騎手東奔西跑,他們恰巧將柳下越帶到了他的目的地,塞人各部聚集的一個盆地,大宛……
至此,柳下越已經離開中原整整三年,在這裏,柳下越見到了他夢寐以求的汗血寶馬,但他此時已淪為奴隸,隨從也離散殆盡,無從購買名馬回歸中原了……
又在大宛被拘押半年後,恰逢這一任塞王病死,伊塞頓各部大亂,大宛爆發了奴隸的暴動,柳下越才終於找到機會出逃。因為害怕被追捕,他不敢往東,隻能先向西南行,不偏不倚,就進入了一處名叫“巴克特裏亞”的地域,後來他才知道,這裏又被稱之為“大夏”,是波斯帝國的一個邊疆郡……
“大夏,距離雍都萬裏之遙,其地方千裏,居民多為塞種,被波斯人統治。波斯人與塞人等行國部落不同,倒是與中原頗為相似,定居一處耕種田地,種植稻子和麥子,許多地方還出產葡萄酒。”
“波斯的貴人很喜歡東方的絲綢,卻又無法與中原建立聯絡,隻能通過沿途各邦國中轉貿易,一匹在中原尋常的絲帛,在波斯可以賣到天價!”
“故而臣覺得,兩國或許可以建立貿易,於是就想去拜訪其王。臣便在大夏盤桓數月,學會了波斯話,又依靠從大宛出逃時偷來的一匹汗血馬,換取了一身好衣物,置辦了禮品,自稱是來自東方絲國的使者,請求郡上的總督帶我去波斯的都城,大夏總督是波斯王的親族,對臣的話將信將疑,隻是詫異於臣與胡人頗為不同的外貌,這才願意為之引見,畢竟,他也曾經聽說過東方絲國的傳聞。”
“直到在大夏總督派人護送下繼續西行,臣才知道波斯之大,遠遠超出我的想象。其國分為數十個郡,臣估量了一下,倘若把所有郡算到一起,隻怕比整個中原的趙、秦、楚、燕、越各國加起來,還要大……”
“每個郡管轄的大小城鎮有數百座,城中有集市,波斯人喜好商賈,用車船經商,通過通衢六道,可以跨越數千裏運到另一個郡去。他們用銀作錢幣,錢幣鑄成波斯王容貌的樣子,國王死去,就改換錢幣。波斯還有文字,有詩書。”
抵達這裏後,柳下越才第一次遇到了一個文明程度堪比中原,甚至在許多地方還要超過中原的龐大帝國,在波斯看到了的一切,都讓他驚歎不已,同時也驚覺,原來山外還有山,中原,或許並不是這天地間唯一的中心。
“波斯有好幾座都城,臣被帶到的名為波斯波利斯,此城位於一座大山之下,氣勢雄偉,幾乎全部為石製,城中道路寬敞,四處皆為雕像。其俗信奉拜火教,相信天上有一黑一白兩位大神,朝拜時定要兩腿交叉。民俗赤腳,男子剪發,衣服不剖衣襟,套青白色巾帔,邊上用錦緞裝飾。婦女編辮子垂在腦後。貴人出行時乘象,象後跟著上百奴隸侍從……”
柳下越對那座大城的格局歎為觀止,也對波斯宮殿的金碧輝煌記憶猶新,也就是在那裏,他見到了波斯的“萬王之王”。
……
“波斯王名為薛西斯,其身材甚高,高達一丈,滿臉濃須,頭戴金冠,得知臣乃是絲國使者後,態度倨傲,他繼承其父之尊號,自稱萬王之王,要臣在殿內向他下跪朝拜,還質問了臣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