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2章 今天下三分(2 / 3)

兩軍夾汝水對峙,然而趙軍終究吃了不熟地形、長途補給的虧,楚軍塞汝水渡河偷襲趙軍兵營,然後佯裝戰敗,引誘趙軍追擊,在趙軍淌水過汝河時突然放開了上遊用來堵塞水流的水壩,汝水濤濤,趙軍死傷數千。

此戰不利,加上補給困難,郵成遂帶著主力,退走沈邑,與楚軍夾著汝水對峙。

這時候,郵成便開始後悔他隻帶十萬兵馬這件事了。趙軍此番出動的總兵力是十五萬,五萬在淮南,現在被越國人牽製住了,無法給他提供太大幫助,而汝水對岸的楚國人,同樣是舉國而來,以決死之心阻止趙軍前進,哀兵必勝,雙方旗鼓相當。

這裏森林丘陵遍布,騎兵的作用無法發揮出來,而楚人也刻意避免正麵決戰,反倒從各個森林小徑向趙軍發動無窮無盡的襲擊,使他們的補給遭受損失、一個月過去了,靠手裏這些牌,郵成沒什麼好辦法打破僵局,隻好硬著頭皮,向鄴城請求增援,他很清楚,趙國的動員力量,隻動用了一半,隻要趙侯再派十萬人來,便可投鞭而斷汝水,以萬鈞之勢迫使楚人放棄疆土!

如今,這份奏疏傳回鄴城,讓趙無恤麵色不太好看。

“我何嚐不想傾國之力南下?但你可知道,趙國這些年陷入了一個怪圈,疆域倒是越來越大,但可動用的兵力卻沒增加多少。”

從五年前的滅中山之戰開始,趙國實際控製的地域便如同吹氣球一般膨脹,中山郡、雲中郡、上穀郡、廣陵郡、洛陽、潁川郡、渭南郡、雍郡、淮南……近十個郡的地盤增長,卻短時間內無法提供兵源。因為那些郡要麼還沒完成編戶齊民,或是民眾心懷舊國,無法效忠趙國。這就意味著,非但別指望這些郡為趙提供人員,還要派出數萬忠於中央的軍隊去戍守,尤其是邊郡,更是需要內郡的兩倍兵力。

如此一來,趙無恤便詫異地發現,自己手頭能用的常備軍不加反減,那些戍守的負擔壓力,也要由內郡來負擔……

所以在去年打完秦國,在那邊留下兩個軍的兵力戍守後,按照慣例,征秦時出動的郡兵會輪換休整一年,於是他手頭能用的河北、濟北、濟南、魯地、淮北的常備軍、征召兵,加一起也隻有十五萬了,全部都給了郵成、屈敖。

如今看來,光靠這十五萬人,是難以徹底伐滅楚國的,甚至連楚國的腹地都有點難以攻入。不得不說,雖然經曆了一場大亂,但葉公沈諸梁真乃人傑也,楚王章也是大膽,讓葉公同時兼任令尹、司馬,軍政大權獨攬,加上楚國貴族因為白勝而抱團,故而趙軍麵對的,不是一個四分五裂各有散心的楚國,而是一個為了避免亡國之災,空前團結的楚國!

“是我心存僥幸,低估了楚國困獸猶鬥的誌氣。”他自我批評了一番,卻又傲然說道:

“但我是相信,大勢勝於人力的,再優秀的人傑,再悲憤的哀兵,也敵不過我趙國萬鈞之勢的碾壓!”

……

想定之後,趙無恤扶案而起,他決定了,要再度以穆夏為統帥,將本該輪換休整一年的十萬兵卒再度征召,去增援郵成!

與此同時,他也要親自出動,前往新鄭坐鎮,以確保糧秣輜重的輸送!

趙國的行政效率很高,六月份做出決定,七月底時,河東、太原等地的征召兵已經開拔,準備在洛陽集結。

趙無恤也帶著羽林軍,出鄴城南門,在漳水之畔,群臣為他送行時,張孟談在承諾一定會盡全力為趙侯提供輜重和源源不斷的兵力後,卻不免憂心忡忡地勸誡道:

“君侯一統天下之誌,臣等豈能不知?但孫子也說過,役不再籍,糧不三載。過去五年,君侯滅中山、破東胡、分周室、收燕國、滅鄭國、破秦國,除了周、燕沒有動用太多兵力和糧秣外,其餘四戰,都是傷筋動骨的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