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之後,趙無恤問三個兒子道:“此書,寡人命人印製數份,在鄴城四門張貼,諸侯、遊士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汝等以為如何啊?”
三個兒子麵麵相覷,最後還是大兒子,琅琊君趙操訥訥地說道:“君父,此書精妙,價值極高,隻不過……五帝傳說曖昧不明,不同諸侯不同地方說法各異,就此欽定,是否有些……”
“你是想說,不夠嚴謹,失之草率?”趙無恤冷冷問道。
趙操連忙垂首:“小子不敢!”
說是不敢,但看得出來,他對這《世本》裏序辭和《五帝係》的部分,是不以為然的。
這一點,趙無恤自然清楚,因為這本書裏許多內容,都是按照他的意思瞎編的……
在孔子這等明白人麵前,趙無恤直言不諱,說自己不相信天命,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不過在回到鄴城後,即將登上至尊之位的他,卻違心對臣民百姓撒謊了。
他要利用種種百姓信之不疑的“祥瑞”向他們證明,天命在我,君權天授。
這本《世本》,完全是為了這個目的而生的。
在這本書開篇的《序辭》裏,主角是名為“昊天上帝”的華夏至高神明。
“昊天上帝,臨下有赫。監觀四方,求民之莫!”
上帝是華夏固有觀念,與耶和華沒有半點關係。可笑的是,在耶穌會傳教士用儒家的“上帝”一詞來翻譯他們的天主後,前者便慢慢被中國人遺忘,還以為“上帝”是西方的專屬。
在殷商的甲骨卜辭中,就已經有了“帝”這個字,帝是蒂的初字,花蒂之蒂,即萬物之始。正如《商頌》裏說的,“有娀方將,帝立子生商。”殷商就用這個字來尊稱他們的始祖神,既是商族之始祖,又是眾神之主,在把現實君主神化後,殷商的君主也自稱為帝。
周人也信昊天上帝,同樣認為自己與昊天上帝有血緣的關係。厥初生民,時維薑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載震載夙。載生載育,時維後稷——《大雅.生民》。他們相信,自己的老祖母薑嫄,是踩了天帝留在人間的腳印,才孕育出後稷的。
於是在戰勝商人後,周人便將自己的信仰和殷商的信仰強行融合,周公理直氣壯地對失敗的商人說:上帝如果是你們的祖先,是你們一族一姓的保護神,那麼我們周人為什麼擁有了天下呢?
於是,“昊天上帝”的氏姓色彩被周公抹去,使其高高在上,成為周王朝治下的各邦國氏族都必須尊奉的天神。既然並非一族一姓的始祖或列祖列宗,那麼他就不會對某一姓或某一族特別的恩寵,而是公平無私的俯視著人間,“天聽自我民聽,天視自我民視”。誰有“王天下”之德,就讓誰做天下之王!
照此類推,天能革夏命,能革殷命,自然也能革周命。趙無恤受命於天,代周而有之的理由,來源於此。
這也算是周公為周朝自己掘好的墓碑吧,那位聰慧得可怕的政治家隻是想為人口稀少的周人找到一個與異姓臣民們融合的理由呢?還是他已經意識到了,萬世一係,是不可能的?
如今,趙無恤隻需要把周人證明自己得天命時的種種手段複製一遍,”證明“周德已衰,天命已移至嬴姓頭上,便可以了。
“文王受命,有此武功。”“周雖舊邦,其命維新。”這些詩經裏的成篇,完全可以指使投靠他的儒生門改頭換麵一番,把主角換成趙氏。孔子已逝,這些做法也氣不到他了,所以趙無恤有恃無恐。
但這並不是趙無恤唯一的目的,他還要再編造一個天大的謊言,那就是:五帝、三王、十二諸侯,乃至於周邊已經逐漸華夏化的蠻夷戎狄之邦,其實都是一家人!
我們都是昊天的子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