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老泉的小女兒蘇小妹常與兄長們在一起談詩弄句,頗受教益。隨著蘇小妹的學識見長,她有時還主動地向兄長們“挑釁”一下,兩個哥哥特別喜歡這個有才氣的小妹妹。
一天,蘇東坡剛從外邊練劍回來。蘇小妹正在看書,一見哥哥滿臉是汗,頭發蓬亂,甚覺好笑,就跳起來拍手笑道:
風雨突來,東山坡上蓬蒿亂;
蘇東坡一聽,知小妹在調笑自己,覺得小妹的學識一天比一天長進了,心中甚是高興,見她那活潑可愛的樣子,就回一句道:
鈸鑼即響,西院閣中燕雀飛。
蘇小妹一聽,哥哥把她比作鈸鑼、燕雀,雖無貶義,卻是笑料,小嘴一努而笑。
蘇東坡為逗小妹高興,遂道:“今天上午佛印師父要來,小妹不妨與他對對句。”
蘇小妹知道這位佛印和尚是哥哥的好朋友,頗愛琴棋書畫,有水平,也很傲氣,但幾次弄文對句都敗在哥哥手下,對哥哥很佩服,常來與哥哥們談詩論句。
蘇小妹收拾一番後移入紗帳中坐著。過了一陣子,佛印來了,東坡相迎。佛印進門看見對麵的薄薄紗帳中蘇小妹坐在裏麵,因為是出家人,無所顧忌,便出句逗趣道:
碧紗帳內坐佳人,好似煙中芍藥;
蘇小妹性直口快,心想:“禿和尚倒先發製人了!”在帳裏朗朗地回應道:
清水池邊洗和尚,猶如浪裏葫蘆。
蘇東坡在一旁聽了,大笑不止,甚覺得聯語優美,把帳裏美人比作煙中芍藥,淑雅有致;把禿頭和尚笑比浪裏葫蘆,對於隻有十五六歲的小姑娘,逗趣二十多歲的和尚,雖俗而不粗。
蘇東坡不但是大文學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書畫家。在這位書畫家眼裏,立即出現兩幅美麗的畫圖意境,遂口讚道:好一幅:
碧水僧人畫;
輕紗仙子圖。
佛印心中佩服這對文才高超的兄妹,遂合手朝蘇小妹道個“阿彌陀佛”。
小妹一聽這佛字,恍然心動,遂出帳笑道: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東坡、佛印一聽,知是小妹主動“挑戰”來了。出句巧妙,是兩個字的組字聯,“弗”即“不”字意,“人”和“曾”組成“僧”字。“人”和“弗”組成“佛”字。好一個佛印,想了想對道:
女卑為婢,女又可稱奴。
這對句也是組字聯,“女”和“卑”組成“婢”字,“女”和“又”組成“奴”字。東坡一聽,兩句均符合各自的身份,大笑:“妙!妙!”
這時,蘇小妹狡笑道:“大和尚,我出個謎語你猜猜?”佛印笑道:“好啊!”蘇小妹故裝正經地道:
日落香殘,去掉凡心一點;
火停爐冷,來將意馬牢栓。
佛印聽後知道謎底,他不生氣,摸著頭笑道:“我禿而不驢。”蘇小妹知道佛印已猜出謎底,有點不好意思了。
原來這上聯是個“禿”字,下聯是個“驢”字。佛印是出家人,蘇小妹又小小年紀,這樣聰明,當然不會生氣的。
從此以後,彼此相處十分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