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二十年,清軍收複了伊犁,平定了準噶爾叛亂,乾隆帝心情很好,又想出去玩玩了。這年八月份天氣很熱,乾隆帝帶領一班臣子去避暑山莊。這避暑山莊亦稱“承德離宮”和“熱河行宮”,是清朝帝王夏天避暑行宮,也是臨時處理朝政的地方。這次乾隆帝到避暑山莊來避暑還想到圍場打獵。
在避暑山莊已經住了半個多月了,這天,乾隆帝閑暇無事,便帶著協辦大學士紀曉嵐和兩個侍衛微服到民間走走。
君臣四人不覺來到一個村子外,正要上橋過河,就看見一男一女兩個少年兒童在河邊橋頭玩耍。這少女也就是十二三歲的樣子,這男的卻是個兒童,八九歲的樣子,顯然是姐弟倆。馬蹄聲使姐弟倆不約而同地向騎馬四人驚望去。接著,那少女拍一下男孩肩膀催促道:“快背,快背!”隻聽那男孩吟道:“河對漢,綠對紅,雨伯對雷公,煙樓對水洞,月亮對天公。”那少女道:“不對!不對!”這時,乾隆帝聽了才知道是姐姐在教弟弟背誦《笠翁對韻》,遂起童心,下馬迎上前去道:“應該是‘煙樓對雪洞,月殿對天公’”少女一看四位達官貴人裝束的人站在麵前,有點不好意思了。那男童卻顯頑皮不在乎的樣子辯道:“雪洞、水洞;月殿、月亮,平仄都一樣嘛。”乾隆帝和紀曉嵐齊讚道:“好聰明的孩童。”男童更無忌憚了,看看麵前四人,再看看那四匹馬,略有所思地道:“驢對馬,葉對花,佃戶對官家,修文對種地,筆墨對桑麻。”乾隆帝和紀曉嵐哈哈大笑:“好!好!”隻見那少女形有喜色卻佯怒對男童道:“瞎顯擺,剛學走就想跑啊。”
這時候的乾隆帝被這兩個孩子吸引住了,心想:小弟弟這麼懂平仄聲律,他姐姐一定更厲害了,遂想考考這少女,問道:“姐姐在教弟弟背誦《笠翁對韻》啊?”少女見這四位客官態度和善,就微笑地回答:“昨天,他背誦《聲律啟蒙》剛過關,今天就不好好學了,阿瑪回來要打他屁股啦。”
乾隆帝知道是這兩個孩子父親讓姐姐教弟弟聲律啟蒙書。
過去,讀書人家都要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啟蒙讀物有《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聲律啟蒙》《千家詩》《增廣賢文》《幼學瓊林》《朱子家訓》等。
乾隆帝又聽出了這是滿人的孩子,更為高興,就對少女道:“咱們對對子玩兒好不好?”
少女微笑說:“阿瑪也常和我們對對子。”顯然是同意了。
乾隆帝看看那座橋,吟道:
有木也是橋,無木也是喬,去掉橋邊木,有女便成嬌。信步河邊騎駿馬;閑情野外遇阿嬌!
少女一聽,這是同音組字連環聯,遂看看那條河,小眼睛一轉吟道:
有水也是湘,無水也是相,去掉湘邊水,有雨便成霜。隻掃自己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
紀曉嵐聽了這少女的對句,大讚道:“好!妙!我也湊個熱鬧。”遂吟道:
有米也是糧,無米也是良,去掉糧邊米,有犬便成狼。武鬆不怕下山虎;靚女應防入室狼!
少女馬上又吟出:
有水也是溪,無水也是奚。去掉溪邊水,有鳥便成雞。貓狗仗人能震虎;鳳凰落伍不如雞!
乾隆帝看紀曉嵐也沒難住這少女,高興地大笑道:“對子王也遇到對手了。”接著就問了些少女家情況,得知這兩個孩子的父親是在避暑山莊裏當差,叫紀曉嵐把名字記住了。乾隆帝從扇子上取下兩枚玉珠子,給了這姐弟倆,並鼓勵要好好學習,長大考取功名。
若幹年後,那男孩得了功名,其父也升了官,少女嫁給了一位有為的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