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聯各打一字。上聯從字的形體結構特征落筆,謎底是“猜”字;下聯從字的含義上著墨,謎底為“謎”字。合起來即“猜謎”,世人稱妙!
田路路 燕雙雙
阡陌縱橫田路路,縱是路,橫也是路;
頡頏上下燕雙雙,上成雙,下亦成雙。
阡陌:田間小路。阡,南北向;陌,東西向,故為縱橫交錯的小路。
頡頏:烏上下飛。聯意借《詩經·邶風》“燕燕於飛,頡之頏之”之典。
這是一副別具一格、別開生麵的謎語聯。奇特的是,此聯將謎麵,謎底都寫了出來。上聯的謎麵是“阡陌縱橫”,謎底是“田路路”。下聯的謎麵是“頡頏上下”,謎底是“燕雙雙”。有趣的是“田路路”和“燕雙雙”皆是台灣的影視演員。
就這副對聯本身來說,上聯以靜態寫“鄉路渺天外”之景,畎畝遼闊;下聯則是以動態繪“翩翩新來燕”之形,生機盎然。如此上下聯搭配在一起,畫意詩情,交織成趣。
平頭鐵鎖肚生須
硬耳茶壺身出嘴;
平頭鐵鎖肚生須。
此聯雖然說的是平常所見之物,但是措辭皆違背常理:“硬耳”、“身出嘴”;“平頭”、“肚生須”。讀來頗有新穎有趣之感。
“半峽”與“中峰”
七裏峽半,半峽七裏半;
五指峰中,中峰五指中。
此聯的奇妙之處就在“半”和“中”字上。七裏峽的一半處稱為“半峽”,恰好是七裏的二分之一;五指峰的中間可稱“中峰”,正好是五指的二分之一。這與宋代王安石出題考蘇軾的“七裏山塘”聯大同小異。
書名巧對
朝花夕拾;
故事新編。
這是一副集句聯。上下聯都是魯迅先生的著作篇目名。作者巧妙地選取魯迅先生這兩篇著作名,不僅恰然成聯,而且上下聯自身也為妙對:“朝花”、“夕拾”;“故事”、“新編”。別具一格,集句見匠心。
“孫行者”有對
孫行者;
胡適之。
1931年間,清華大學入學考試時,國文試題上有“對對子”一項。陳寅恪教授出了三字對題。試卷收回,對得真是五花八門。大部分皆從西遊記上作文章,什麼“豬八戒”、“沙和尚”、“唐三藏”、“牛魔王”等。惟有一名學生對以“胡適之”,而得了滿分。
“孫行者”隻三字,要對得上確也不易。孫,為姓氏;行,走也,屬動詞;者,文言虛詞。下聯對以“胡適之”,詞性對仗工巧,“胡”與“孫”又為“猢猻”諧音,倒也有趣。
有人後來對“韓退之”,也妙。韓退之: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之字。“退”與“行”成反對。
又有人對“祖衝之”,極妙!“祖衝之”:我國古代著名數學家,圓周率的創始人。“祖”與“孫”相對,天造地設。
馮馴五馬 伊尹一人
馮二馬,馴三馬,馮馴五馬諸侯;
伊有人,尹無人,伊尹一人元宰。
馮馴:明代郡守。古時稱太守為“五馬”。
伊尹:商朝賢相,政治家。
此聯先拆字,後嵌字,又引進了加法運算。上聯,“二馬”和“三馬”是“五馬”;下聯,“有人”加“無人”還是“一人”。非巧思難以對出如此繞彎子的名人數字聯。
“武穆”與“文宣”
先武穆而神,大漢千古,大宋千古;
後文宣而聖,山東一人,山西一人。
這是某地關帝廟聯。意在頌揚關羽。
上聯言“武”,下聯說“文”,各有千秋。上聯中的“武穆”指嶽飛,說漢、宋兩代各有一位成神的千古英烈;下聯中的“文宣”指孔子,說山東(孔子,山東曲阜人)山西(關羽,山西蒲州人)兩地各出一位聖人。上下聯皆未提到關羽,卻又皆含關羽。此聯用典準確,意尤俊拔。
三“孟子”三“宣王”
鄒孟子、吳孟子、寺人孟子,一男,一女,一不男不女;
周宣王、齊宣王、司馬宣王,一君,一臣,一不君不臣。
上聯中“鄒孟子”即戰國思想家孟軻,人稱孟子,男性。“吳孟子”為魯昭公夫人,娶於吳國,女性。“寺人孟子”乃《詩·小雅·巷伯》作者,係宮中閹人,故不男不女。下聯中“周宣王”即姬靖,公元前828—82年在位。“齊宣王”即田辟疆,雖稱齊國國君,實是諸侯,故為臣。“司馬宣王”即司馬懿,魏時諡宣王,至晉代魏,尊諡宣帝,故稱之不君不臣。
此聯搜腸刮肚,從中國古代曆史名人中尋來此六人為聯,用心可謂良苦。中國曆史無奇不有、無巧不有,所以讓撰聯者也有了奇巧之作。
孟子對杜詩
杜詩漢名士,非唐朝杜甫之杜詩;
孟子吳淑姬,豈鄒國孟軻之孟子。
上聯中“杜詩”,即東漢官吏,河內汲(今河南汲縣西南)人。下聯裏“孟子”指吳國的淑姬。
聯語采用誤會更正之法,提醒讀者不要將人名搞混淆了。藏典自如,出語如流,讀來既能增長見識,又可生出妙趣來。
“紅樓”人名綴聯
林黛玉,頸掛珍珠,掃花悲吟惜春曲;
薛寶釵,衣鑲翡翠,抱琴喜唱繡鳳歌。
陳家旺,不詳。
此聯別出心裁,以《紅樓夢》中八個人物名(林黛玉、珍珠、掃花、惜春、薛寶釵、翡翠、抱琴、繡鳳)綴嵌入聯。上聯“悲吟”,下聯“喜唱”,形象鮮明強烈地對比。雅趣濃鬱,耐人尋味。
老舍謝冰心
素園陳瘦竹;
老舍謝冰心。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現代小說家、戲劇家。
這是老舍精心撰寫的一副嵌名聯。上聯中的“素園”即韋漱園,是近代著名翻譯家;陳瘦竹是小說家和戲劇理論家。下聯謝冰心是現代著名女作家。全聯對仗工穩,“陳”與“謝”有互兼之妙用,既是後者姓氏,又可作動詞:“陳”為陳設;“謝”為致謝。可謂巧思之妙聯!
易君左和林子超
易君左閑話揚州,引起揚州閑話,易君左矣!
林子超主席國府,連任國家主席,林子超然!
民國23年,易君左寓揚州,曾以《閑話揚州》一文惹事。時適林森(子超)獲選連任國府主席。有人以此兩事撰聯記之。
聯語敘事議論,兼而有之。上下聯末尾兩句獨具匠心,既再一次點到事件主人翁,又為作者的議論。即:“易君,左矣!”“林子,超然!”
二君胡適 雙玉徐來
左舜生姓左不左,易君左名左不左,二君胡適,其於右任乎?
梅蘭芳伶梅之梅,陳玉梅影梅之梅,雙玉徐來,是言菊朋也!
這是一副構思精巧的嵌人名聯。上聯嵌入曾出任國民黨政府農林部長的“左舜生”、近代詩人“易君左”、文人、書法家“胡適”、“於右任”。下聯嵌入京劇名旦“梅蘭芳”、電影明星“陳玉梅”、有標準美人之稱的影星“徐來”、京劇老生“言菊朋”。在所嵌八位名人中,尤以胡適、於右任、徐來、言菊朋四位鑲嵌得靈活自如,巧點妙綴。
胡風胡考龍生
老舍老向鳳子;
胡風胡考龍生。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鴻,字雁冰,筆名茅盾。浙江桐鄉烏鎮人。我國現代進步文化先驅者、偉大的文學家、社會活動家。
抗日戰爭時期,在重慶的文藝界內,老舍對鳳子頗多讚賞,胡風則偏愛龍生的畫。當時,茅盾據此戲題此聯。
聯語對仗工穩,巧嵌“老舍”、“鳳子”、“胡風”、“龍生”四位作家、藝術家之名,一時傳為美談。
女非女 男非男
蕭楚女,乃男兒豪傑;
李赫男,是女隊英雄。
蕭楚女:湖北漢陽人,我國青年運動的早期領導人之一,1927年在“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殺中遇害,享年30歲。
李赫男:我國著名乒乓球女運動員。
男名有女,女名有男,實屬讓人耳目一新。此聯在“男”、“女”性別差異上作文章,上下聯男女交叉相對,給人新穎別致之感。
齊大非偶 兩小無猜
金男大,金女大,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齊大非偶;
市一小,市二小,一小城南,二小城北,兩小無猜。
抗日戰爭時期,沿海一些大學紛紛西遷。原金陵大學,簡稱“金大”,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簡稱“金女大”;山東齊魯大學,簡稱“齊大”。當時,某教授以三校名撰聯為題,公開征對。適為重慶市第一小學的一位女教師,以本市城南城北兩個小學所對成此聯。
上下聯都巧在借題發揮。尤其“齊大非偶”、“兩小無猜”,一語雙關,既指校名,又都言男女未介入愛情,構思與遣詞十分精妙。
題贈徐悲鴻聯
海內共知徐孺子;
前身應是九方皋。
章士釗(1882—1973),字行嚴,湖南長沙人。現代著名學者,社會活動家。
上聯中“徐孺子”,後漢豫章南昌人。家貧,常自耕稼,德行為人所景仰,在當時頗富聲名。下聯中“九方皋”,春秋時期人,善相馬。他注重的不是馬的外表與顏色,而是馬的素質。伯樂稱讚他“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內而忘其外”,薦之於秦穆公,得到重用。此聯是題贈畫家徐悲鴻先生之聯,意在讚譽徐先生具有九方皋那樣的慧眼,培育了一批成就卓著的畫師。
此聯貌似言古人,實是以典寫徐悲鴻先生。巧在“徐孺子”與“徐悲鴻”姓氏吻合,名氣相切。徐先生曾創作巨畫《九方皋》,轟動中外畫壇。聯語用典自如,實為難得之佳聯!
馬歇爾與華來士
馬歇爾歇馬;
華來士來華。
抗日戰爭勝利之後,美國國務卿馬歇爾到中國。有人出上句征答下聯,時有人想起美國副總統華來士曾在抗戰時來華訪問,於是,以此對下句。此聯有回文之妙。
贈柳亞子聯
青兕前身辛棄疾;
紅牙再世柳屯田。
傅齡安,現代人。
柳亞子(1886—1958),名棄疾,字安如、改字亞廬、亞子,江蘇吳江人。清末秀才,著名詩人。
“青兕”出自《宋史·辛棄疾傳》:“義端曰:我識君真相,乃青兕也。”本意是雌性犀牛,用來比喻辛棄疾的雄才大略。“紅牙”出自《吹劍續錄》:“柳郎中詞,隻合十七、八女孩兒,執紅牙拍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聯構思巧妙,表麵上看聯內嵌的是宋代詞人“辛棄疾”和“柳屯田”(柳永,屯田是其官職名),稱頌的也似乎是此二人。實則散嵌了“柳亞子”之姓名“柳棄疾”,巧借稱頌古人之語來轉頌柳亞子,手法可謂奇妙!
人名影名聯
沙千裏,楊萬裏,戈壁舟行黃沙綠浪;
海剛峰,陳蓮峰,關山月伴碧海丹心。
上聯是成都市丙寅迎春征聯出句,張少成對下聯。“沙千裏”為當代名人。“楊萬裏”是宋代詩人。“戈壁舟”是當代詩人。《黃沙綠浪》影片名。“海剛峰”即明代清官海瑞。“陳蓮峰”,清代末年任江南提督,在上海吳淞口英勇抗擊英國侵略軍,英勇捐軀。“關山月”為當代著名畫家。《碧海丹心》故事片名。
此聯中的上句與下旬相比之下,上旬妙於下旬。似見清風陣陣,楊柳行行駝峰個個,恰是一幅塞北風光畫。聯內人名影名融為一體,而無牽強拚湊之嫌。
立群自撰聯
立德立言,乃是立功之本;
群有群享,須從群治得來。
於立群,郭沫若之夫人。
這是於立群女士1938年自撰的一副嵌字聯。巧在三處嵌入了“立群”芳名。而且聯語富有一定哲理,名字鑲嵌有致,不落俗套。
贈馬掌聯
馬上琵琶千古恨;
掌中歌舞一身輕。
方爾謙(生卒年不詳),字地山,現代楹聯名家。
此聯構思甚巧,巧在用了兩大美人的典故。上聯寫王昭君(西漢元帝時宮女),下聯寫趙飛燕(西漢成帝宮女)。原來較粗俗的名字“馬掌”,經作者匠心相嵌,變得有聲有色,典雅了許多,堪稱妙聯。
金山林裏馬識途
碧野田間牛得草;
金山林裏馬識途。
此聯選自1982年中央電視台的迎春征聯。聯語全由六位作家和藝術家組成。自然貼切,對仗工穩,不失為一副佳聯妙對!
田間荒蕪何家幹
田間荒蕪何家幹?
理由茅盾胡適之。
跟上麵一聯相類似,這是一副由六位著名作家名字全嵌的對聯。巧在上聯以問話形式寫成,下聯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從側麵做一番議論。讀來生動活潑,毫不生硬呆板(何家幹:魯迅曾用過的一個筆名)。
偉哉 浩然
偉哉黃河浪;
浩然戈壁舟。
陳鴻輝,當代廣東人。
此聯巧以四位作家名撰成。酷似天造地設,毫無刀斧之痕、拚湊之嫌。“偉哉”、“浩然”對得尤妙。
兩石 雙山
齊白石,傅抱石,老石少石,兩石畫壇同凸兀;
許地山,歐陽山,前山後山,雙山文苑互崢嶸。
上聯是畫壇“兩石”,下聯為文苑“雙山”,妙在尾句,“同凸兀”、“互崢嶸”,“石”與“山”有了形象,有了畫意詩情。
夏月潤巧對夏月珊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
裝誰像誰,誰裝誰,誰就像誰。
夏月珊、夏月潤,都是辛亥革命後活躍在京劇舞台上的表演藝術家。這副對聯就是二人根據長期的舞台生活積累,吟對而成的。
上聯是說演員進入角色,由“自我之境”達到“非我之境”。下聯是說演員塑造的舞台藝術形象,貴在個性鮮明,追求“內像”,不做表麵文章。此聯為頂針連珠式,一環扣一環,與內容配合融洽。聯語句句不離本行,富有藝術哲理。難怪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生前曾將此聯掛於臥室,當作座右銘。
豔色秋聲
豔色天下重;
秋聲海上來。
袁伯夔,不詳。
1924年,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硯秋(原名豔秋),由北京到上海丹桂舞台演出時,袁伯夔撰此聯賀之。
聯語構思頗有獨到之處,除了將“豔秋”嵌入聯首外,還不加雕琢地把程硯秋的舞台表演藝術,寫得有聲有色。
輝煌程門三尺雪
玉潤霜青,輝煌程門三尺雪;
硯池秋水,平添荀令一分香。
1932年元旦,京劇表演藝術家程硯秋(字玉霜)收苟令香為徒。有人題此聯以賀。
這副對聯構思巧妙,不僅分嵌師徒二人姓名,而且在上聯巧引“程門立雪”典故,切合收徒拜師的題旨。
題言菊朋聯
上海即下海;
無君則有君。
“下海”,專指在戲劇舞台上,由業餘演員(票友)轉為職業演員。
此聯是說京劇言派創立者言菊朋,以“票友”身份在上海演出成功。轉為職業演員後,再寫戲牌時,“言菊朋”名字中間可不再帶“君”字,而在梨園中卻有言君其人了。
聯語構思奇巧,運用反意襯托,一“上”一“下”,前“無”後“有”,概括了言菊朋在藝術生涯中的這段逸事。讀來俏皮有致,耐人玩味。
題蓋叫天聯
英名蓋世三岔口;
傑作驚天十字坡。
田漢(1898—1968),字壽昌,筆名陳瑜,湖南長沙人,現代著名劇作家。
蓋叫天,原名張英傑,京劇表演藝術家。在《三岔口》、《十字坡》劇中飾演武鬆,活靈活現,被譽為“江南活武鬆”。此聯就是田漢盛讚蓋叫天的對聯。
對仗工整,嵌字妥帖。首嵌“英傑”,尾鑲兩個劇目名。難得。
嵌四藝人名聯
小翠花,小翠喜,一文一武,一京一漢;
馬連良,馬連昆,同鄉同姓,同教同科。
構思精巧,優美別致。把“小翠花”、“小翠喜”、“馬連良”、“馬連昆”這四位戲曲表演藝術家所從事的劇種、行當,以及鄉裏、從師等特征,寫得既精煉又風趣。如此鑲嵌處理,全仗一個“巧”字。
祖孫三代 藝成一家
譚鑫培、譚小培、譚富英,祖孫三代,三代三生,衣缽真傳,箕裘永紹;
言菊朋、言少朋、言慧珠,藝成一家,一家一業,聲名遠播,技術高超。
此聯與前麵一聯類似,構思筆法也大致相仿,而且都是戲劇界的名流大家,經過妙筆精心組合,使得“藝成一家”的“祖孫三代”如同藝苑百花,在此競相媲美,爭芳鬥豔。
白石可染
白石可染;
黛玉應琚。
楊曦光,字芸生,1948年生,遼寧營口市人。當代楹聯家,作品多有獲獎。
《大連楹聯》第6期曾以“白石可染”單聯求偶。楊曦光應對下聯。“白石”、“可染”:即已故著名國畫大師齊白石、李可染。“黛玉”:《紅樓夢》中的林黛玉。“應琚”:《三國演義》中人物。作應當解,琚者,佩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