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一章(1 / 1)

無政府主義觀點包括以下主張:第一,社會無政府主義是目標與手段的統一。社會無政府主義者反對資本主義,期望鏟除由少數人擁有的財富與資源,變為由所有人平等享有,通過最佳途徑達到沒有階級、人人自由的目標。對於無政府主義者來說,手段和目的必須一致。為了自由與平等的基本目標,必須建構龐大的社會製度,還必須建構多種形式的組織。第二,國家社會主義並不能帶來真正的平等和自由。盡管國家社會主義改善了大多數人的物質生活條件,但國家的存在以等級製為必要條件,是以它所統治的人繼續處於屈從地位為前提。當然無政府主義者並不認為社會主義會消滅國家,在目前任何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也沒有消滅的跡象。

第三,社會無政府主義更加依賴人民當下的行動,以創造一個無論物質角度還是心理角度都沒有權力關係的社會。第四,無政府主義者把物質與心理看成相互關聯不可分離的,物質條件有助於建立特殊的性格建構,而性格建構又有助於重建特殊的物質條件。無政府主義的局限在於忽略了父權製是作為權力關係的一種形式,但是其基本範疇不是性別盲的,所以它與女性主義的結合比它與馬克思主義的結合更相配。激進女性主義的優點也成了它的缺點:第一,主要聚焦於男性群體支配婦女群體的權力,而沒有聚焦於權力的各種其他表現,聚焦於父權製作為壓迫的基本形式,因而不能充分地說明婦女所遭受的各種其它壓迫。第二,過分強調心理因素的作用,忽視父權製的物質基礎。第三,主張通過建立覺悟小組等形式展開實踐,以結束權力關係,形成了對權力關係的狹獈看法。

第四,沒有把國家本身看作是壓迫的,實際上,由男性發展和統治的父權製國家才是問題的關鍵。埃爾利希認為,盡管社會無政府主義與激進女性主義之間具有較大的差異與分歧,但他們的結合基礎在於關於權力關係的共同認識:第一,權力關係是指一個人擁有的強迫另一個人服從或控製另一個人行動的能力,它內在地具有強製、競爭和反平等的特征,許多製度化的不平等源於這種權力關係;第二,把內在於權力關係中的強迫和等級製特征看作是分析階級、種族和性別不平等的關鍵;第三,最終要結束這種不平等的權力。無政府主義女性主義是在克服社會無政府主義和激進女性主義各自缺陷的基礎上的綜合,具有以下優勢:第一,能夠解釋婦女的階級、種族、性、國家、年齡和性取向,能夠把上述各種因素統一起來,而不是從中抽出單一的因素,能夠解釋婦女處於不同時間、空間和文化中的生活環境,從而既能考慮男女之間的區別,又能注意到婦女之間的區別;第二,把權力關係看作所有製度化不平等的基礎;第三,不隻把權力定位在心理領域,而是把權力置放在物質和心理領域;第四,主張權力的起源與傳播是通過有組織進行的,通過一些組織形式確立了不平等的經濟、政治和社會資源方麵的權力,並通過特定的意識形態、拒絕選擇任何其他意識形態給這種權力關係以充分的支持;第五,主張結束父權製,爭取結束所有形式的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