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欲不振,記憶力不佳,精神不集中,行動易失衡,身體時有間歇性不定位痛楚。手指及腳趾酸痛,貧血等。
(6)維生素C缺乏
易流鼻血,易感冒,口幹舌燥,不適應環境溫度變化,傷口不易愈合,虛弱,牙齦出血,舌苔厚重。
(7)維生素E缺乏
四肢乏力,易出汗,皮膚幹燥,頭發分叉,精神緊張。婦女痛經。
如何查看醫生的化驗單
1.看肝功能化驗單
在膽紅素定量試驗中,100毫升血清中膽紅素含量超過1毫克的為異常,含量越高,表明黃疸程度越深。
還有一種是“黃疸指數”。正常值為8單位以下,如果超出正常值,也表示有黃疽。
在麝香草酚濁度試驗中,也稱TTT,可了解肝細胞損害的程度。正常數值為0~6單位,如果超出6單位則為不正常。
在穀丙轉氨酶活性試驗中,也稱GPT,當肝細胞受到損害時,血液裏的GPT濃度增高。由於各醫院測定的方法不同,所以各醫院對穀丙轉氨酶正常值的規定也不同。
2.看糞便常規化驗單
正常人的糞便,一般是黃色成形的,沒有血和黏液,沒有紅細胞、白細胞、蟲卵和原蟲。
如果糞便的顏色是陶土色或灰白色,可能是得了膽道梗阻。
如果糞便是柏油樣黑色,可能是上消化道有出血,或者服了活性炭、鐵劑等藥物。
如果糞便是紅色,可能是消化道出血,尤其是有結腸、直腸或肛門疾患,要加以重視。
大便中驗出有紅、白血球在“+~++”以上,可能是菌痢;隻查出白血球,多是腸炎;隻查出紅血球,多半是結腸炎、腫瘤、息肉、腸結核和痔瘡出血等。驗蟲卵可以從大便中查出蛔蟲卵或絛蟲卵。
3.看尿常規化驗單
在一張尿化驗單上,如果一些項目後麵寫了“+”號(或“++”、“+++”,表明程度不同),表明是陽性結果,相反,“-”號就是陰性結果。
陽性結果通常是泌尿係統患有疾病的標誌。
如報告單上報告驗出大量白血球(WBC++~+++)和上皮細胞,多提示泌尿係統感染。
尿中有大量紅血球
(RBC+~+++),說明患有腎髒結石、腫瘤、急性腎炎、膀胱炎和泌尿係統外傷。
如果尿中化驗出有管型陽性,那就表示腎髒有一定損傷,常見於急慢性腎炎、腎盂腎炎和腎綜合症等;如果尿糖試驗是陽性,那就很可能是糖尿病。
4.心電圖的用處
一般來說,心電圖可以識別出各種心律不齊,可以診斷心房、心室肥大,可以診斷心包炎、心肌炎及心肌病等等。
在沒有條件進行生化測定的情況下,低血鉀、高血鉀及低血鈣在心電圖上均有特異的改變,為治療贏得時間。
另外,藥物對心肌是否有影響,也可以通過心電圖的檢查得到反映。如治療心力衰竭的洋地黃是否達到治療效果,就可從心電圖上反映出來。
檢查前的準備
1.心電圖檢查前的準備
心電圖及心電圖運動試驗,是目前診斷心髒病變的常用手段,在做心電圖檢查前,應安靜休息5分鍾左右,不能在跑步、飽餐、冷飲或吸煙後進行檢查,否則可以導致心電圖異常,影響對疾病的判斷。
2.腦電圖檢查的準備工作
在進行腦電圖檢查前一天要洗頭,且不能使用發油。
檢查前24小肘要停止服用鎮靜劑、興奮荊及其他作用於神經係統的藥物,以免影響檢查結果的準確性與真實性。
3.化驗室檢查注意事項
如果需要抽血用生化指標檢查時,應在早餐前抽空腹血,這樣查出的結果較為準確。尤其是檢查肝功能、空腹血糖、血脂等項目,對於空腹的要求更為嚴格。
4.CT檢查須知
作CT檢查時,不能佩戴金屬物品,檢查前一周不能服用金屬性藥物。
腹部CT檢查前必須禁食、禁水,以免形成偽影,影響CT圖像質量。其他部位的CT檢查不必禁食禁水。
5.B超檢查須知
進行B超檢查時,病人應注意以下幾點:
作肝髒、膽囊、膽管、胰腺B超檢查,應於早餐前空腹進行,不可進食、飲水。
作膀胱、前列腺、子宮、子宮附件B超檢查的患者,應排空大便,多飲水、憋尿,以充分充盈膀胱。
作胸腔、腹腔、心包腔檢查,如有積液,醫生定位後,不要把定位的藥水標記擦洗掉,這是醫生穿刺前的位置選擇。
另外,作過鋇餐造影和放射性同位素檢查的患者,不宜在短期內作B超檢查。
6.纖維內鏡檢查前的準備
纖維內鏡檢查可分為支氣管纖維鏡檢查、纖維胃鏡檢查和纖維腸鏡檢查等。
作支氣管纖維鏡檢查時,4小時前要禁食、禁水,以免因檢查刺激引起嘔吐。戴有假牙者,檢查前應取下,防止脫落而誤入氣管或食管內。
胃鏡檢查,最好選擇早餐前進行,防止插管時嘔吐和食物對檢查的影響,檢查前還應排空大小便。
腸鏡檢查前3天應吃少渣食物,檢查前一天服瀉藥,檢查前3小時灌腸,以排空腸腔內的糞便。
7.造影檢查前的準備
造影檢查可分為膽道造影、心血管造影和泌尿係統造影等多種。
作膽道口服造影劑檢查時,檢查前一天中午要吃油膩性食物,促進膽囊排空,晚餐以無油高糖為好。晚餐後7時左右按醫生交待服用造影劑,然後禁食。
作靜脈造影檢查時,檢查前一天的中午吃脂肪餐,檢查當日早晨禁食。
作選擇性心血管造影檢查前3~4小時應禁食,並認真練習檢查中所需要做的動作,如吸氣、閉氣,以配合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