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相當一部分人在喝牛奶後會出現腹脹、腹痛、腹瀉等過敏症狀,這些症狀被稱為“乳糖不耐受症”。牛奶過敏現象是普遍存在的,但通過改變飲奶習慣可以有效避免這些症狀的發生。
2012年2月11日晚上這一期非常勿擾,最後一位男嘉賓提及了自己對於牛奶過敏的情況,會拉肚子等等。乍一聽,很多人會覺得奇怪,牛奶是生活中常見食品,也會引發過敏嗎?
上海市奶業行業協會顧佳升曾在“世界牛奶日”上提及,我國大約90%的成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牛奶過敏”現象,即乳糖不耐受症。這與我國世代形成的飲食習慣所造成的遺傳基因有關。絕大部分人在斷奶後體內乳糖酶的分泌量都會自行減退,10歲左右開始明顯減退,至成年時,其分泌量僅為嬰兒時的十分之一,如果攝入乳糖量超過了一次性攝入的極限量,就會感到不適。
乳糖是牛奶中存在的主要碳水化合物,牛奶中的乳糖進入小腸後,應該在乳糖酶的作用下分解為單糖吸收,但如果乳糖酶缺乏,乳糖不能完全被分解吸收,就會產生上述症狀。根據流行病學調查,普通人群對乳糖過敏的發生率較大,按50克乳糖耐量計,75%以上的世界人口對乳糖過敏,全世界隻有北歐地區存在著一個基本不發生“乳糖不耐受”的特殊人群。
牛奶過敏常見症狀:喝牛奶後,會腹脹、腹痛、腹瀉,嬰兒或出現長濕疹的症狀。
嬰兒牛奶過敏診斷:懷疑寶寶對牛奶過敏,可以帶著寶寶去醫院,請醫生做嬰兒牛奶過敏的專門檢查。在檢查之前,向醫生仔細描述寶寶的病史和體格發育狀況,以便於醫生做出判斷。檢測嬰兒牛奶過敏的方法主要有:皮膚試驗、血液檢查、排除-激發試驗:
1、皮膚試驗:這是一種快速簡單的試驗,通過在寶寶的前臂皮膚上做點刺、劃痕或注射,將少量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過敏原導入寶寶的皮膚內,然後觀察寶寶皮膚有什麼變化。如果寶寶皮膚出現紅腫,說明這種過敏原試驗的結果為陽性,表明寶寶對這種物質過敏。
2、血液檢查:通過抽取孩子的血液,做血清化驗來確定是否存在過敏。
3、排除-激發試驗:先從寶寶的飲食中將牛奶排除,然後在醫生的密切監管下再次加入牛奶,醫生會通過寶寶的身體反應作出判斷。
食品過敏中1/4是添加劑過敏
花粉過敏,粉塵過敏、海鮮過敏……昨天,浙醫二院皮膚科的呂中法主任醫師說,現在過敏的人越來越多了,其中有一部分是食物過敏,但患者本人卻並不知道,常年被紅斑、丘疹、水泡等皮膚過敏困擾。昨天上午,呂中法主任醫師就收診了兩位食品添加劑過敏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