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不能吃海鮮,因為他們吃海鮮就會過敏,看起來很痛苦,很多人不知道海鮮過敏是什麼症狀?下麵就由北京京城皮膚病醫院專家為大家簡答介紹一下海鮮過敏症狀。
專家指出,過敏是一種慢性病,和很多人的體質有關,許多人一吃海鮮,例如:蝦、魚、螃蟹等,就會發生不同程度的過敏反應,大部分表現為身體某些部位,一般在臉部、腿部、胳膊起疙瘩並伴有瘙癢症狀。海鮮過敏有急慢之分。
慢性海鮮過敏患者要及時進行過敏源脫敏治療,慢性海鮮過敏患者在吃了某些食物後病情會加重;而急性海鮮過敏患者應嚴格注意飲食,忌食辛辣、海鮮等食物;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包括:海鮮、辣椒、酒、芒果、草莓、香菜等。此外,患者避免強烈搔抓患部,避免熱水燙洗和外用刺激性藥物,忌食動物蛋白性食物和海鮮發物。
海鮮過敏的症狀表現:
一:皮膚瘙癢、發紅、水腫,這些人隻是對某些魚敏感。如果在醫生監測下食用海鮮無過敏反應,那麼仍然可以食用另類魚或海鮮,而不必拒絕所有海鮮。
二:可能會有中毒現象,患者不小心使用不新鮮或者是腐敗青皮紅肉可以引起中毒,過敏體質者食用後也可能出現中毒症狀,中毒主要表現為臉紅、頭暈、頭痛、心跳、惡心、想吐等。
海鮮過敏的原因:
海鮮中富含大量的異種蛋白,這些異種蛋白直接或間接地激活免疫細胞,引起化學介質的釋放,繼而產生一係列複雜的生物化學反應。抗體抗原共同作用,人體就表現出過敏症狀了。
過敏性哮喘病人如何吃海鮮?
近年來,濕疹的發病呈上升趨勢,這可能與氣候環境變化,大量化學製品在生活中的應用,精神緊張,生活節奏加快,飲食結構改變均有關係。
許多哮喘病人吃海鮮後直接或間接引起哮喘發作,如某市王女士有哮喘病史,在給其母親祝賀生日時吃了好幾隻螃蟹,一時興起還喝起酒來,哪知一杯酒下肚,突然咳嗽不停,連喊胸悶,沒多久就嘴唇發紫並伴有頭暈症狀。緊急送往醫院檢查後,確診為是吃了海鮮又喝酒,引發過敏性哮喘發作。經醫生搶救,脫離危險。對於這樣的患者,病人應該盡量避免再進食海鮮。
那麼,是不是對海鮮過敏就完全不能吃海鮮了呢?其實並非如此,每個病人的海鮮過敏原不完全相同,並不是避免所有的海鮮。對過敏的海鮮種類,哮喘病人也可以有計劃地進行脫敏:當哮喘半年未發作後,就可吃少量海鮮,然後逐漸增加到常吃量,如蝦類脫敏,第1周吃1~2隻,第2周吃2~4隻,第3周吃4~8隻,第4周吃10隻左右。病人通過此過程逐漸對食物免疫耐受了,起到了脫敏的作用。
過敏體質最好遠離蝦蟹
秋天,正是海鮮河鮮最美味的時候。吃貨們又如何抵擋得住美味的誘惑?然而,海鮮並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肆無忌憚地享用的,尤其是過敏體質者、痛風病人,最好忍痛割愛,遠離蝦蟹等美味。
過敏體質愛吃海鮮或誘發蕁麻疹
據了解,在海鮮河蟹大量上市的同時,廣州各大醫院皮膚科因吃海鮮螃蟹誘發的“海鮮餅”患者也呈明顯上升趨勢。
吃海鮮過敏者的患者當中絕大多數是蕁麻疹病人。據專家介紹,由海鮮引起的蕁麻疹多為急性,症狀輕重往往與近期身體狀況和海鮮食用量、食用品種有關。輕者僅有皮膚瘙癢和紅色斑疹,重者會引起血管性水腫、呼吸困難、氣喘,進而危及生命,當出現這些情況時,最好盡快到附近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專家提醒我們,品嚐海鮮時一餐要少量、單品種食用海鮮,以免引發嚴重過敏反應。對於兒童來說,由於機體免疫力尚不健全,偶爾過敏不要就此忌食海鮮,否則對孩子來說是一種營養損失,最好等這次反應結束後1至2周,再吃少量海鮮,並密切觀察,如果再次過敏,下次就不能再吃了。
秋季最好多吃營養食物
秋季,是人體抵抗能力相對較弱的時候,因此專家建議,秋季應該多吃一些能夠增強人體免疫力和抵抗力的食物。
同時秋天氣候幹燥,人們難免出現不同程度的口、鼻、皮膚等部位幹燥感,因而膳食上要以防燥護陰、滋陰潤肺為基本原則,是以回收人體陽氣、養人體陰氣為本,多食性溫之食,少食寒涼之物,以固攝人體內的正氣。
應吃些生津養陰滋潤多汁的食品,如烏骨雞、豬肺、龜肉、銀耳、蜂蜜、芝麻、核桃、藕、秋梨等。
多飲湯水多食粥,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煎炸食品,多補充些水分和水溶性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但是注意吃瓜果不要過量,吃太多生冷食物容易拉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