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二節 壺關爭奪戰(3 / 3)

那究竟是什麼呢?幽州軍將此物推上城牆究竟是何用意?公孫瓚不禁在心頭想著。

就在這時,一名將軍跑來稟報道:“啟稟主公,我軍已準備完畢,是否立刻攻城?”

公孫瓚拋開心頭的疑惑,對那員將軍下令道:“傳令大軍,立刻攻城!”

“是!”那名將軍高聲應諾,隨即便退了下去。

片刻後,位於並州軍中軍的數百麵戰鼓猛地一同擂響起來,頓時轟隆隆的就如同暴風雨前的雷鳴般在半空中翻滾。

隨著戰鼓聲響起,十幾萬並州軍將士彷佛被打入了一劑興奮劑似的,猛地大喝一聲,就如同驚雷炸響。

此時正站在城樓上的徐庶不禁驚詫莫名。剛才並州軍的那一番表現分明顯示他們士氣高昂,徐庶不明白的是並州軍怎麼會有這麼高的士氣,難道他們不知道自己是在於號稱天下第一軍幽州軍在對壘嗎?。

徐庶畢竟隻是徐庶,在智謀上他是無與倫比的天才,可是在軍事上他卻不知道的是當一支普通的軍隊在麵臨著號稱天下第一軍的時候一般隻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不戰而退,一種是拚死一戰以證明自己的實力。公孫瓚領軍多年豈會不知道這樣的道理,早在出發之前他就將要自己所要麵對的對手就是幽州軍告訴了自己的屬下,當讓也很是容易的就將他們心中那股不服輸的盡頭給調動了起來,畢竟沒有人願意在沒有交手的前提下承認自己不如人。所以並州軍早就憋著一口氣要與幽州軍在戰場上一決高下。

公孫瓚軍在戰鼓聲中開始行動了,隻見兩個攻擊方陣脫離主陣,排著整齊的隊形向壺關緩緩壓來。

一個方陣的兵力是五千人,也就是一營,兩個方陣一同出擊,那麼公孫瓚軍在第一波攻擊中投入的兵力就是一萬人,這第一波的攻擊在很大程度上其實是屬於試探性質的,但是領軍的是公孫瓚,周瑜不敢大意,還是將自己手上的主力給調了上來。

一萬攻擊部隊慢慢地接近壺關,三百米,兩百米,一百五十米。在一百五十米距離時,兩個方陣的士卒同時做出了一個動作。隻見排在最前麵的刀盾兵同時舉起了盾牌,而他們身後扛著雲梯及推著衝車的士兵也被另一些刀盾兵用盾牌護住了頭頂。公孫瓚軍是訓練有素的,他們這個舉動是為了防禦從城牆上射下來的箭矢。不過迎接他們的並不是預料中的箭矢,而是漫天的石頭。

公孫瓚軍由於要用盾牌護住頭頂的緣故,所以這兩個方陣的隊形在有意無意中排得更緊了。

立在城門樓上的顏良看到這情景,不禁大嘴一裂,笑道:“多好的靶子啊!訓練時都沒有這麼好的靶子給咱們打!”

周瑜看著底下的並州兵,轉頭對身邊的傳令兵下令道:“命令炮兵,讓他們對著這兩個目標給我狠狠地打!”顏良口中的炮兵就是指投石車部隊,東方劍在投石部隊訓練成以後就將他們單獨編在一起,而且各個部隊都有一定數量的投石部隊,就向後世步兵衝鋒要有炮兵掩護一樣,並將所有的投石部隊命名為炮兵。當然,東方劍這麼命名完全是受後世的影響。

傳令兵得令,於是立刻手持令旗朝城內的炮兵下達攻擊命令。

與此同時,負責為投石車部隊指示目標方位等射擊諸原的觀察兵已經將目標諸原通過旗語傳達給了投石車部隊。

“方位125,距離250,準備發射。”隨著一陣忙碌,五百台投石車便蓄勢待發了。

“發射!!”隨著軍官大吼一聲,一個個比麵盆還大的石塊一起飛上了半空,那景象真是讓人觸目驚心啊!

正站在城門樓上的徐庶還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情景,頓時隻感到一陣頭腦發暈。也難怪他會有如此感覺,不要說他,就連顏良這樣的猛將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景象都被震撼了。

巨石飛上半空,下一刻便狠狠地砸在正頂著盾牌緩緩前進的兩個並州軍方陣中。

數百大石塊如驟雨般傾瀉而下,登時揚起一片塵土。在塵土飛揚中,許多並州軍被砸翻在地,盾牌碎裂,血漿四濺。隨即哀嚎聲響了起來,那是受傷的士卒在表達自己的痛苦。

這一波投石車遠程打擊並未達到最佳攻擊效果,大約隻有百分之三十的石塊直接命中目標。即便如此,現場也是一片狼籍,被直接命中擊倒的士兵血肉模糊,被砸毀衝城車和雲梯歪七豎八。對於這樣的攻擊效果,顏良心中非常不滿意,他認為打擊效果應該更好一些,所以口中大罵炮兵,為什麼不瞄準了在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