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八節 三州的內政(2 / 3)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所以他們最容易接受新的思想,在東方劍的熏陶下,他們成為了自己‘大中華’理念最堅定的支持者和傳播者。他們現在的主要工作就是將自己所要傳播的理念灌輸給幽州軍全軍每個將士的腦裏。按照後世的說法,這就叫做思想教育。

其實,光有這種手段還不夠。還須在物質上讓將士們感到無後顧之憂,將士們在沙場之上敢於赴死的秘訣就是要讓他們沒有牽掛,照顧好他們的家人,並讓他們的孩子有很好的發展前景,沒有後顧之憂的戰士在信仰的激勵之下,能夠爆發出令天地都為之動容的氣勢。

除此之外,東方劍還在控製區內大力提高軍人及軍屬的社會地位,軍屬見官不拜及紀念碑的聳立和英雄塚的建立就是這種政策的具體體現。由於這些措施的施行,幽州軍的凝聚力、向心力及忠誠心更強了。

回到幽州的東方劍為了更好的提高軍隊的戰鬥力,除了完善以上措施之外,還劃出一大筆的錢財來大力加強武器裝備的研製工作。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精良的武器裝備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很難想象一支拿木棍鋤頭的軍隊,如何同披堅執銳的軍隊相對抗。

要提高武器裝備的水平,工匠的水平是關鍵。為了招攬出色的工匠類人才,東方劍在就在很早以前就破天荒地給出類拔萃的工匠授予官職,至於金錢方麵的報酬就更不用說了。雖然授予工匠的官職基本上都是象征意義的,但這絲毫不影響對工匠技師的吸引力。在這項措施出台後不久,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工匠蜂擁而至。為了有序地管理這些工匠,東方劍專門成立了一個部門武器研究院。

同時,為了便於將武研院的成果轉化為批量生產能力,東方劍還將幽州軍控製下的各處關於武器方麵的工場及礦山並到了武器研究院中,由他們統籌管理。

武器研究院基本上屬於後勤範疇,所以暫時由戲誌才兼管。東方劍並不打算讓戲誌才一直管著武器研究院(以下簡稱武研院),他打算以後將武研院完全獨立起來,以減少各方麵對武研院的幹擾。

由於大量工匠的加入,東方劍終於得以將自己許多想法付諸實踐。比如試製數百年後才出現的唐刀、陌刀等,研製後世網絡上甚囂塵上的鋼弩,還有根據裝甲車的原理研製的衝擊車(人力或畜力)等等,其中許多東西都是這個年代的人想都沒有想過的。

除了這些之外,東方劍還在武研院內單獨分出一個部門,這個部門的工作就是根據東方劍的配方生產火yao,並研究火yao的應用。其實在這個時代已經有火yao了,但這個時代的火yao配方有很多問題,因此威力很小,一般隻能用作縱火。

東方劍的火yao配方毫無疑問地是後世的火yao配方,這個火yao配方相較於東漢時期的原始配方要簡單不少,就硝石、硫磺、木炭三種原料。雖然配方簡單了,但威力卻大了很多,可以用來做原始炸彈了。

東方劍不是不想搞後世向c4之類的烈性zha藥,一則他根本就搞不清楚這類烈性zha藥的成分,二則c4之類的烈性zha藥中的成分全都是通過化工提煉的物質,在東漢末年,社會的整體生產水平在很低下的時代根本就不可能提煉生產烈性zha藥所需的化學物質。

要保障武研院工場的生產,原料是個關鍵。為了保證關鍵原料,鐵料鋼料的供應,東方劍在自己麾下的三州掀起了大煉鋼鐵的運動,尤其是在並州發現了大量的煤礦,更為可喜的是那些個工人還研製出了煉鋼所需要的焦炭。這樣幽州麾下就有了遼東和並州兩個大型的煤礦及煉鋼基地。如果按照東漢時期的煉鐵方法,東方劍就是動員全民煉鐵,產量也不會高到哪裏去。好在東方劍是中國名牌大學畢業的,對於用高爐煉鋼的方法他還是知道了,現在有了焦炭和煤,煉出自己所需的好鋼鐵應該不是問題。

於是在東方劍這個有著領先這個時代幾千年知識的指導下,工匠們及民工們在各大鐵礦山附近豎起了近百座土高爐。幽州軍的鋼鐵產量在公元192年年底的時候,已經達到了月產鋼鐵五十萬斤的驚人水平,其中二十萬斤是鋼,也就是這個年代俗稱的镔鐵。

如果不是鐵礦的原料有限的話,鋼鐵產量就是再翻上幾番也沒有問題。而要提高鐵礦的產量,在東漢末年這個時代,就隻有增加人手,今後幽州軍俘獲的俘虜能派上大用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