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三種蕪菁(3 / 3)

好像就這樣,被拒絕的雄性蠟角蕪菁從失戀的悲痛中得到了一絲安慰。

吃凶殘刺芹頭狀花序的粗魯的帶蕪菁,是最不喜歡交尾前的溫柔調情的。雄蟲觸角迅速地震動幾下就表示了全部愛的宣言,一對情侶抱在了一起,用尾部進行持續大約 1 個小時的交配。

斑蕪菁愛情的前奏也是非常簡單快速,以致有兩個季節,我的鍾罩裏都產滿了卵,可我卻連一次雄性的求愛都沒看到。那麼,我們下麵就說說產卵吧。

兩種斑蕪菁的產卵期都在 8 月。在金屬罩裏的軟軟的腐殖土層上,雌斑蕪菁辛苦地挖著一口深 2 厘米、與身體一樣粗的洞穴,那是卵的居所。產卵的時間在 30 分鍾左右,我見過西蕪菁的產卵持續了一天半的時間。斑蕪菁產卵迅速,將來人丁也就不那麼旺盛,產完後小居所就立馬封了起來。雌斑蕪菁用前腿四處劃取雜物,並用耙子一樣的大顎聚集起來,推進洞穴裏,然後下去踏實,再迅速地抽動著後腿將土層堆起來。最後,踏完了這一層後,它又重新開始耙新的材料,一層一層細心地踏著,直到將洞穴填滿。

當產完卵的雌斑蕪菁在搬沙運石進行封洞穴的時候,我用畫筆間斷地、小心翼翼地將它挪到了兩法寸開外的地方。可是,這家夥居然沒有回到產卵的洞穴,甚至也不再做填埋的工作,而是在金屬罩上悠閑地爬著,和同伴一起吃著田旋花或是山蘿卜屬植物,再也不關心它的卵,而它的工作隻完成了一半。接下來,我把第二位雌斑蕪菁稍微挪到了 1 法寸遠的地方,可它也一樣不再回去幹活了,甚至想都不想了。第三位剛剛轉過身,我便將這個爬金屬網上的健忘的家夥領回了卵的居所,頭朝著洞口。雌斑蕪菁一動不動,好像很為難的樣子。它搖晃著腦袋,把前麵的跗節放在大顎裏,然後爬向鍾形罩的高處,對它的卵置若罔聞。進行這三個實驗後,我隻好親自將洞穴填起來。畫筆碰一下就忘了工作,挪開 1 法寸遠的地方就什麼都不記得了,這種母愛未免太輕率了吧?將成蟲的愚笨與初態幼蟲的高度靈巧相比,後者試著敲打幾下就知道糧食藏在什麼地方。可見,時間和經驗能為本能做些什麼?剛出生幼蟲能精確尋找食物的能力讓我刮目相看,而成蟲的愚笨之極令我不得不瞠目結舌。

兩種斑蕪菁產的卵都是 40 多個,與短翅蕪菁和西蕪菁龐大數目的卵相比,簡直是微不足道。根據蕪菁在地洞裏產卵的時間,就可以看出這個家庭將來的孩子不多。十二點斑蕪菁的卵是長 1.5 毫米、寬 0.5毫米的兩端圓圓的圓柱體,呈白色 ;四點斑蕪菁的卵是長 2 毫米、寬不到 1 毫米、一端比另一端突出的細長的卵,呈稻草黃色。

在所有收集到的卵中,隻孵化出了唯一的一個。其他的卵可能太脆弱,這種可能性相對於籠子裏交尾數目的稀少也是實情。7 月份產下的卵要到 9 月 5 日才開始孵化。根據我目前掌握的情況,這種蕪菁的初態幼蟲還鮮為人知,因此我要對它詳加描述。如果要為研究超級變形的曆史寫一個章節,留下嶄新的一頁,下麵就是這一章的開頭。

幼蟲從一隻大大的卵裏爬了出來,顯然要比西蕪菁和短翅蕪菁的幼蟲健壯,長約 2 毫米。它長了一顆邊緣圓圓的粗大頭顱,比前胸要略寬,呈現一種較深的紅褐色 ;強健、鋒利的大顎彎曲在尖端交叉,也呈較深的紅褐色,末端呈褐色 ;黑色凸出的眼睛,呈球形,炯炯有神 ;由 3個關節構成了一個很長的角,末端的關節最細尖 ;纖毛生長茂密。

第一個胸環節直徑比頭稍小,然而長度與後麵的環節相比是最長的,可以達到 3 個腹節在一起的長度之和,顏色是鮮紅褐色 ;第二個環節比第一個短了 2/3,呈紅褐色,但偏褐一點 ;第三節和整個腹部呈深褐色。以至從顏色上講,小幼蟲分成了兩個區域 :鮮紅褐色的頭部和前兩個胸節,綠褐色的第三個胸節和 9 個腹節。與頭部的短促相比,3 對淡紅棕色的腿顯得更壯更粗長,末端是一隻尖長單爪。

橄欖綠褐色的腹部分成 9 個體節,各個節之間有白色的節間膜,從第二個胸環節起,就出現這種白色和橄欖綠褐色相間的情況。所有褐色的環節上都長了一層短短的稀疏的毛。尾部的節是最窄小的,末端還長了兩個很長很細的觸須,稍微有點兒彎曲,與腹部差不多長。

以上給我們描述了一種強壯健碩的小蟲子,它可以用強壯的大顎進行捕獵,一雙明亮的大眼睛查看周圍的一舉一動,牢固的鉤爪可以用來自由地行走。它們與喜歡待在菊苣花上的短翅蕪菁孱弱的幼蟲有所不同,不會瞄準時機鑽進正在收獲的食蜜類昆蟲的身上 ;它們也不像小黑點一樣的西塔利蕪菁幼蟲,甚至在孵化時就聚成了一堆,在條蜂的家門口守株待兔。我看到小斑蕪菁在它剛剛誕生的搖籃—玻璃管裏緩慢費力地爬行。它在搜尋什麼呢?它想要什麼呢?我將一種食蜜類昆蟲放在它麵前,那是一隻隧蜂。我想看看它會不會來到隧蜂的身體上,效仿西蕪菁和短翅蕪菁的做法。我的好意遭到了拒絕,幼蟲不是想要一種能帶它展翅高飛的昆蟲。

斑蕪菁的初態幼蟲沒有與西蕪菁和短翅蕪菁誌同道合,它不會偷偷地溜進寄主的皮毛上,乘機混進長滿蜂蜜的蜜室裏。它要自力更生地尋找養家糊口的糧食,一次產卵時的數目稀少,決定了它這樣做。讓我們來分析一下,例如,短翅蕪菁的初態幼蟲時刻等待著任何一隻來花間遊玩的昆蟲,無論這位來訪的昆蟲的身上毛量多少,是造蜜的還是做肉丸的,或者本身就是一位無業遊民 ;不論它是蜘蛛、蝴蝶、食蜜類、雙翅類還是帶鞘翅的,統統不管 ;一旦等到了來客,立即跳進它身體的皮毛裏,開始隨它漂泊。接下來就隻能生死由命、富貴在天了!如果所到的地方不是蜜庫,沒有替代的食物,這些迷路冒失的幼蟲們就會客死異鄉!於是,這就要雌蟲母親必須生產龐大數目的卵來彌補死亡的損耗,比如短翅蕪菁和西蕪菁的產卵數目就不可估量。

如果斑蕪菁同樣憑著它三四十隻卵來靠上天垂憐,恐怕連一隻幼蟲也存活不了。對於一個人丁稀少的家庭來說,應當采取一些穩妥的辦法。初生幼蟲不應該依靠別人帶到食物旁邊,或者說更可能是蜜罐旁,這樣可能會永遠都找不到食物,所以應當自己尋找。我遵循事物的邏輯事理,將對十二點斑蕪菁作進一步的補充。

雌蟲母親將卵產在經常去的地方的旁邊。9 月份,剛剛孵化出的初生兒開始離家出走,在四周尋找儲存食物的洞穴。幼蟲強壯有力的腿完成這些地下勘探工作綽綽有餘,同樣強壯的大顎,自然也要發揮作用,當進入儲存食物的房間時,幼蟲會遇到膜翅目昆蟲的卵或是小幼蟲,於是大顎的鉤就有了用武之地,它將卵或是毫無防備的小蟲一並掃除。

幹完打家劫舍的勾當之後,所有的糧食盡歸蕪菁幼蟲所有,於是它卸下裝備,成了一隻大腹便便的蟲子,美滋滋地享用可口的美餐。這些隻是我個人的猜想而已,但是我相信親眼觀察會證明這些,因為它們與已知的事實緊密相連。

我那個地區的鈍帶蕪菁和焦斑帶蕪菁喜歡夏天待在刺芹頭狀花序上。在前一卷裏我說過前者,我是在兩種壁蜂的蜂房裏遇見過它的擬蛹的。它們就是一種喜歡把房屋建在幹枯的樹莓莖幹裏的三齒壁蜂 ;另一種就是在棚簷石蜂的巢中安家的三叉壁蜂,又名拉氏壁蜂。今天,我要用焦斑帶蕪菁補充一個非常不完整的故事。我起初是在肩衣黃斑蜂的棉囊裏得到焦斑帶蕪菁的,肩衣黃斑蜂跟三齒壁蜂一樣喜歡在樹莓裏安家落戶 ;後來,我在切葉蜂用普通洋槐薄薄的葉片製成的皮囊裏也發現了它 ;第三次,它出現在了好鬥黃斑蜂的巢穴裏,這個巢穴是黃斑蜂用樹脂做隔板在蝸牛殼裏建築的。好鬥黃斑蜂也同樣是鈍帶蕪菁的目標,鈍帶蕪菁和焦斑帶蕪菁共同利用同一種資源。

7 月下旬,我就能見到焦斑帶蕪菁的擬蛹,擬蛹的兩端圓圓的,呈稍微彎曲的圓柱形,緊緊貼著二齡幼蟲的皮。這是一張沒有出口的透明皮囊,皮囊的兩邊各有一點彎曲的白色氣管帶通著氣門的開口。我一眼就看到了腹部的 7 個圓圓的氣門,前後依次減小,另外,還有胸部的氣門。最後,我認出了它很小的足,就連上麵的爪也比較柔軟,還不能站起來。在嘴部,我隻看到了短小呈褐色的大顎。總而言之,又軟又白的二齡幼蟲挺著大肚子、沒長眼睛、足還沒有發育完全。鈍帶蕪菁二態幼蟲蛻下的皮,也讓我看到了類似的情況,像焦帶蕪菁一樣,一個沒有開口的皮囊緊緊貼在擬蛹上麵。

再讓我們仔細觀察一下焦斑帶蕪菁的擬蛹。棗紅褐色的擬蛹在孵化時,形成了一個圓柱形的內壁堅硬而有彈性的皮囊,分節明顯。我用放大鏡可以看見跟鈍帶蕪菁身上一樣的星形細斑。深紅褐色的氣門開口突出,連最後一個氣門也看得一清二楚。足基是一些偏深褐色略略突出的凸起。頭上有幾個凸起看著不是很清楚。

我在這個擬蛹殼內部找到了一個白色的小棉團,在水中軟化後,再用畫筆尖小心翼翼地將它打開,就成了一團粉末狀白色的物質,這是蛹的一種尿酸產物 ;外麵的一層皺皺的膜是蛹的皮。如此一來,我隻有三齡幼蟲沒見過了。我用針尖戳開放在水裏的擬蛹殼,看到外層是角質的模樣,容易破碎,顏色呈棗紅褐色 ;內層是一道透明的彎曲的薄膜。不用說,這內層就是三齡幼蟲貼在擬蛹殼上的皮膚。由於這很厚實的一層緊緊和易碎的角質外層融合在一起,我隻能把它撕成幾塊才分離開來。

我在我收藏的擬蛹裏選用了一些,來研究在鄰近變態結束時裏麵會發生什麼。可是,我既沒發現什麼可以分離的東西,也找不出一隻三齡幼蟲。我可以在西蕪菁的皮囊裏容易獲取到,而短翅蕪菁和蠟角蕪菁的幼蟲則可以自己從擬蛹裏出來。當硬殼第一次包裹了一個完全獨立的蛹時,封住它的壁是內部一層毛糙的白皮。我認為三齡幼蟲的外皮就是這種白色,它的外皮緊緊地貼在擬蛹殼上再也沒辦法分開了。

因此,帶蕪菁身上有一種緊密套在外的皮,這是其他蕪菁所不具有的。擬蛹殼在二齡幼蟲的皮裏,這層皮形成了一個整體的袋子在外麵緊緊包裹著,而三齡幼蟲的皮更加緊密地貼在擬蛹殼的內部,隻有蛹與外殼是分開的。在蠟角蕪菁和短翅蕪菁的高級變態中,這一次變態蛻的皮與變態前的皮是完全分開的,幼蟲從裂開的蛻皮中脫離出來。

西蕪菁在蛻皮時,連續的外皮沒有斷裂,而是層層相套,不過層與層之間有空隙,因而三齡幼蟲能夠在裏麵自由活動,甚至還可以轉身。

帶蕪菁與它的蛹殼相同,不同之處在於,直到變成蛹時,每次蛻的皮都緊緊地套在一起,沒有留下空間,三態幼蟲在裏麵是寸步難移。從它的皮緊緊貼著擬蛹的殼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因此,如果沒有擬蛹皮囊裏那層膜作為證據,人們就不知道還存在這種形態。

我現在沒有帶蕪菁初態幼蟲,對它還不了解,通過金屬罩裏的飼育也沒能得到它的卵,所以關於帶蕪菁的敘述還少了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