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美化校園——優化環境(2)(1 / 3)

第三,在平時的生活中,都能自覺實踐低碳生活。比如:節水、節電、節紙張、愛惜糧食,垃圾分類入桶,不使用一次性飲食用品,堅持廢舊物品再利用等等。比如:去倒垃圾時,一路上很小心,不讓垃圾掉出來;不隨地亂丟亂扔;愛護花草樹木,不踐踏綠地;愛護公共設施,不在牆壁或桌椅上刻劃或亂塗亂畫;不隨地吐痰;主動清潔生活環境。

創建綠色學校,共享綠色生活

注重“環境育人”,以營造環保氛圍,強化環保意識為突破口,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環境衛生習慣為重點,因此,有的學校提出了“綠色環保一二三”的口號。一放:每天都要把自己用過的廢物(果皮、紙屑、雜物)放入垃圾箱;二帶:每天回校都要帶手絹、水壺,減少因使用紙巾和一次性紙杯的損耗;三做到:一是不在靜區奔跑以降低噪音,二是每天做一件環保小事,三是愛惜自己的學習用品。在日常管理中,組織高效的清潔管理隊伍,建立衛生清潔製度和校園環境監督製度,每天檢查,每周評比小結,使學校的環保工作達到:無處不教育,無處不管理,事事有章法,人人有職責。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以保證校園環境美麗、幹淨、整潔、舒適,學校的環境教育逐步邁向科學化、規範化。

優美的校園環境像一本無聲調的書,可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美、體會美。很多學校加強對校園的美化、淨化、綠化建設,校園圍牆外配種以高大茂密的樹為主的林蔭道;校園內的運動場邊上植以細葉榕為主的環狀綠化帶;旁邊的花槽上合理配置了陰生灌木和草本植物;一樓風雨區的生態園配以小橋流水,各種花卉交相輝映,組成了一個多層次、多樣化品種綠地生態係統。而且學校還充分利用每一條過道,建成“心育”、“德育”、“名人警句”、“英語”、“科學”“環境保護”為主題的綠色文化長廊。

另外,學校還應充分利用環保紀念日開展主題性活動。比如每年的“植樹節”、“愛鳥周”、“地球日”、“環境日”,學校都應該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環保實踐活動。這些都有效提升了孩子們的綠色觀念和意識。

諸多形式的綠色學校創建活動的開展,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推動了學校工作的全麵開展,彰顯了學校的辦學特色。孩子們通過參與各項活動打開了通向全球的窗口,加深了對全球環境狀況及所麵臨環境危機的了解,樹立了共建綠色家園,倡導綠色文明的目標,為綠色創建工作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保證。

數字化綠色校園建設

隨著能源短缺與能源需求增長的矛盾日益突出,低碳經濟、低碳校園建設變得尤為重要。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為人類社會帶來一係列的深刻變革。信息化浪潮波及到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的廣泛應用,正在改變著人類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學習方式和教育方式。校園的建設必須有發展眼光,發展必須進行長遠規劃。

數字化低碳校園的建設,實現校園智能化管理,提高了能源的管理水平,降低了能耗,促進了校園的信息智能化,為校園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關於數字化,主要是指對高校的教學、科研、生活服務等信息數字化,對校園通過有形的圖形圖像等數字信息來表現校園的各種空間。例如GIS地圖、管網等。數字化為廣大師生及管理人員提供校園各類數據。

數字化低碳校園的建設是一個長期、持續、動態的建設過程,隨著國家對節能的不斷重視與支持,節能技術必將得到快速的發展和應用,數字化低碳校園也將逐漸完備,實現數據集中、設備集群、應用集成的理念,使數字化校園更具係統性和全局性。

愛護我們的綠色校園

為進一步提升校園品位,優化育人環境,學校應以“營造優美環境,建設和諧校園”為宗旨,重視硬件建設,尤其注重校園文化建設,不斷擴大綠化麵積,美化校園,營造穩定怡人的學習生活環境,逐步把學校建設成一個集花園、樂園、學園為一體的學習、生活、工作的和諧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