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刻苦耐勞,從無到有(1 / 2)

中華民族是一個刻苦耐勞的民族。依靠苦幹巧幹加勤幹,從無到有的白手興家者,不計其數。沒有本錢要想發財,辦法是多種多樣的,而其中最為基本的一種,就是靠自己的刻苦賣力去努力拚搏,去創造,去積累,從零開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不斷滾動,如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終成為豪富。

在今天,我國經濟迅速鷹飛,為沒有本錢的人創造了許多別的發大財的機會。但不管怎麼說,最基本的辦法還是應當提倡的。

新加坡大偉集團公司董事會主席許鎮國先生無本興家的故事,或許對你有些啟發和教益。

執意出洋,艱苦磨練

許鎮國的家庭出身並不貧困,也並不會受到饑寒的壓迫。但他對家庭的過分溺愛相當反感,因為這樣下去,隻能成為紈絝子弟,將來一無所成。因此,為了改變自己的養尊處優的地位,許鎮固執意要離家出洋,去經受一番磨練,幹出一番無本創業驚人事跡來。

說做就馬上行動。許鎮國向他二姐借了100元銀子,踏上了遠涉新加坡之路。到新加坡時,除去路上盤川及各種花銷,隻剩下5元錢了。他按照離家前聯係好的地址,找到了經營八九行的親戚陳永章,在他的店裏當勤雜工,晚上就睡在帆布床上。每月的薪金,是12新元。

幾個月之後,許鎮國省吃儉用,有了一點小積蓄,他漸漸感覺到,在店裏當雜工賺得太少,要完成創業積累太慢了,便改行,到船上去打工。當時,陸地上的工作報酬相當低,即使是資曆很深的店裏老掌櫃,也隻有每月30來新元。而在船上工作,一個船主的收入都可以賺到100多新元。

許鎮國清楚了解了這些,便毅然放棄了店裏的勤雜工,到船上來幫忙了。這次改行,奠定了他今後事業的發展方向。

大難不死。回家創業

1941年,許鎮國真是好事多磨。首先是婚姻問題。一波之折之後,他終於與來自印尼的南洋女中學生卓一春結婚了。之後,由於日軍進攻新加坡,他便乘船攜妻逃離,去了印尼。

來到印尼之後,許鎮國和嶽父一道合夥租了帆船,從事海上販運生意。他先從印尼運輸幹糧到新加坡銷售,之後,再從新加坡販運些日用品回印尼散售。每次往返,許鎮國都躬親押運。有一次,他的帆船被日軍盯上了,被日軍炮火襲擊,滿船的貨物連同帆船一塊沉入了海底。幸好許鎮國水性好,逃得快,才免於一死。後來許鎮國每提到這次曆險,都有些後怕。但是,為了養家糊口,還得繼續硬著頭皮幹下去。

許鎮國一麵做販運生意,一麵關心時局變化,在日軍宣布投降前幾個月,許鎮國便預感到了。因此,他毅然用積蓄的一點資產,全部購買橡膠,煙土等印尼土產品,囤積起來,等待時機。日軍投降,新加坡光複之後,許鎮國便把全部土產悉數運往新加坡,一並賣給同盟軍采購部,從中賺了不少錢。這樣,他終於有了不少的本錢,便在新加坡安紮下來,著手創業。開始時,他便從自己最熟悉的土產入手,與人合夥組織了振業公司,專門經營土產品。

專攻冷藏食品

許鎮國經營土產一陣時間後,發現另一個行業更有可為,便於1957年退出了振業公司,同時與張先中、許天福等人組織了經緯有限公司,經營中國的冷藏食品生意。他從中國購入食品,直接銷售給消費者。由於當時經營冷藏食品的公司在新加坡隻此一家,許鎮國因此而賺了不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