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日本超級市場如此繁華,購物者人山人海絡繹不絕,在世界上可算是有數可計的幾個地方之一。日本超市的創始人,飯田勸,而對今日繁榮鼎盛的超市,或許應感到欣慰了。
我們先看看飯田勸的簡單履曆:
1928年,飯田勸出生於商人家庭。家中共有五兄弟,他排行老三。
1943年,飯田勸15歲時,考進了海軍學校,接受英式軍事教育,共三年。
軍校畢業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結束。飯田勸便希望進入大學深造,卻因為學齡不足,不能參加升學聯考,必須重讀一年高中才行。這件事使飯田勸很生氣,一氣之下,他便決定不再上學,主動要求幫助父親照料生意。在全家五兄弟中,他是步入商界最早的一位。那年他18歲。
飯田勸的家境並不清貧,按理他完全可以在父親的卵翼之下作守本分的小商人。但他不甘心,希望能在毫無支持的情況下創一番事業。因此,他隨時隨地都十分留意,希望能尋找創業機會,大幹一場。
白手創下超市
1955年,飯田勸27歲時,機會終於來了。當時,日本通產省招募酒商赴美探查市場,但名額有限,輪不到毫無名望的飯田勸。飯田勸認為這個機會難得,便主動要求自費赴美,參加市場調查活動。結果被批準。他便一人獨闖美洲大陸,曆時4個多月,因為在軍校時,他已掌握了比較過硬的英語知識,因此,他可以隨心所欲,進行各種調研工作。有一天,無意間飯田勸翻閱了一本美國商業雜誌,有一篇題為《超級市場黃金時代即景》的文章,深深吸引了飯田勸。目光敏銳的飯田勸馬上意識到,在戰後日本經濟複蘇的時節,超級市場將會風行起來,倍受顧客歡迎的。因此,他決定在日本作第一次嚐試,開辟一項新興事業,創辦屬於自己的超級市場。
1958年,飯田勸著手創辦超市。當時,他家父雖然不反對,但也不支持。經過好說歹說,才勉強同意了。但卻分文不讚助,又提出了兩個相當苛刻的條件:
第一,要飯田勸自己白手起家,不得依賴父親,不得與家族有生意往來的銀行打交道:必須與毫無關係的陌生銀行接洽;
第二,一分錢不給,要飯田勸自籌資金,自行解決本金問題。如果不能自食其力,就拆夥收攤,別幹了。
飯田勸此時大誌創業,這條件雖然苛刻,但並難不倒他。沒有資金,不成問題。可以借嘛。他首先向父親借支500萬日元,作為交換條件,飯田勸必須將超市的20%產權期歸父親名下,並隻限期一年,一年後如不能還本付息,將收購飯田勸的超市。
有500萬日元之後,飯田勸又采用同樣的辦法去籌集資金,很快,資金落實,他可以放開手腳大幹了。
在創業過程中,需要資本,你沒有不要緊,別人有的是錢,他們大多數把錢存在銀行裏,等著吃利息。你為什麼不想想辦法,叫他們把錢借給你用呢?當然,借錢不是白借的,你得支付比銀行更為優厚的利息。而且,還可能要接受更為苛刻的條件。但你不要害怕。害怕借錢是沒有出息的表現。隻要你選準了賺錢的目標,你能通過實現目標而賺得比銀行利息高出許多的錢來,那還猶豫什麼呢?借錢生錢在任何時候都比守窮強些。
50年代中後期,日本的超級市場還處在萌芽起步階段。
1958年6月25日,飯田勸的第一家OK超級市場經過長時間的籌備之後終於開業。當時,日本人許多不識美式超市為何物,因此OK超市一開張,就賓客盈門,反應相當強烈。這種盛況一直維持了兩個月。
下棋有個術語叫先手。先手者,容易掌握主動權,容易得之先權,而穩操勝券。當然,有了先機還需要好的把握。做生意也是這樣。得之風氣之先的創業者,容易引起別人注目,這無疑是一筆巨大的財富:領先一著,結果相當於花費巨額廣告費才換來的轟動效應。飯田勸在日本開創美式超市,一時間人們由於好奇心理作怪,爭先恐後一睹為快。這無疑為他今後的發展奠定了不可估量的堅實基礎。
但光有新奇是不能持久的。人們見識之後,如新奇之中沒有更為豐富的內涵作為支撐,那麼就會漸漸冷落下來。飯田勸的OK超市風光了兩個月之後,許多客人因為不再感到新鮮,懶得光顧了。有一陣,甚至出現了“門前冷落車馬稀”的淒涼境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