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際傳媒界大亨梅鐸的發財戰略(2 / 2)

同時,梅鐸又不斷地向美國電視業進軍。他先後購買了紐約、洛杉礬、芝加哥、波士頓、達拉斯和休斯頓等地的電視台,建立了自己的電視王國:美國第四大電視網:福斯電視網。從此,他可以與其他三大廣播機構一比高低,並把自己的節日推向全美每一個角落。

此後,梅鐸成了美國新聞發行公司報固的董事長兼發行人。他的傳播王國終於建立了。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梅鐸光是用來購買電視台這種城市媒介,就花費了20億美元。

梅鐸在傳播業的發財絕招

梅鐸在傳播業能夠迅速崛起,並且財源滾滾來,與他那一套發財戰略絕招密切不可分。無論是辦報,辦刊還是經營電視台,他都有一套相當成功的辦法。

比如辦報。他有一套過碰的本領,善於把在激烈市場競爭下處於奄奄一息的報紙弄活,變成發財的寶貝。70年代後期他購買《紐約郵報》時,這份報紙已是每況愈下,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了。當時,這家小型日報形式上同《村聲周報》相同,又與《紐約每日新聞》相似。但是,發行量卻比《紐約每日新聞》差遠了。是什麼原因呢?

梅鐸買下了《紐約郵報》之後,進行了一番調查,找出了問題的根源所在。於是,便著手進行全麵整頓。

首先,徹底改變編輯方針,擴大紐約市區的社會新聞報道,挖掘獨家新聞,並在重大新聞報道上大展拳腳。每當記者采訪有所斬獲,報社編輯部立即配合,安排在重要篇幅上,采用大字標題,動用誇張渲染的手法,千方百計去吸引讀者。

其次,在發行促銷方麵,他還有奇招,舉辦讀報抽獎遊戲,邀請各地美女參加抽獎活動等等。

在梅鐸的刻意改革下,《紐約郵報》名聲鶓起,發行量從50萬份扶搖直上,直躥90萬份。這時,梅鐸便有意把報紙發行量印在封麵上端。結果又上升到97萬份。

舉世聞名天下知

使梅鐸在傳播世界舉世聞名,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行動,是他收購了英國老牌的泰晤士報。

當梅鐸在美國獲得了相當成功之後,這位野心勃勃,老謀深算的傳播業大王又對自己在美國的成就不滿足了。他決心進一步擴展自己的傳播王國,因此便又向倫敦和悉尼猛殺了一次回馬槍。他依仗自己財大氣粗,硬是把英國具有200多年曆史便又負債累累的大報《泰晤士報》一口給吞了,同時收購了許多出版企業。

當時,要決定收購《泰晤士報》時,梅鐸再三考慮,因為這份聞名世界的大報積重太深,要扭虧為盈實在不易。但是,這份報紙實在太誘人了,隻要掌握了它,就可以舉世聞名,天下皆知。因此,一番斟酌之後,梅鐸毅然果斷地購買了它。

當時,《泰晤士報》造成虧損的原因,是設備陳舊,技術落後,而英國印刷工會又極力反對采用先進技術,害怕會因此而吞掉印刷工人的飯碗。這是相當敏感的問題。英國人自己十分無奈。

梅鐸接手後,憑籍自己巨額的資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倫敦港區迅速建起了一座大型的超現代化的印刷工廠。當5000多名《泰晤士報》和《星期日時報》的印刷工人發現這座工廠原來是搶自己飯碗的時候,便馬上作出反應,發動罷工,想用這一招威脅梅鐸,借以保住飯碗,但為時已晚了。梅鐸的印刷廠巳建成投產開機,有驚無恐,已經不再需要他們了。

《泰晤士報》等四家報紙那時終於搬離了古老的艦隊街,遷入了港區超現代化的印刷廠內,整個廠區鐵絲網高築,荷槍實彈的警衛日夜巡邏,罷工工人也十分無奈何。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泰晤士報》繼續與讀者見麵了。這件事氣得英國人鼻子都歪了。而更令他們傳播界人士既氣憤又無可奈何的是,虧損了十多年的《泰晤士報》,轉到了梅鐸手上,每年居然有200萬英鎊的盈利!

英國人尤其是倫敦人最喜愛的《泰晤士報》就這樣被梅鐸控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