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德伴我行
1百善孝為先
很多人都在說,等有錢了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但你可以等待,父母不能等待,在不經意間,父母漸漸變老。其實,孝敬父母不需要做出多偉大的事業。每天早晨,我們用一句關愛的話語,一個親熱的動作,或任何一個微小的進步,就可以表達我們對父母的愛與孝心!
詩海漫步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出處:《詩經·小雅·蓼莪》
釋義:可憐的父母親啊!為了生我、養我受盡勞苦。哀:可憐。劬(qú):過分勞苦,勤勞。劬勞,指父母養育子女的勞苦。蓼莪(liǎo,é):篇名。此詩表達了子女追慕雙親撫養之德的情思。
【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出處:《詩經·小雅·蓼莪》
釋義:想要報答您的恩德,而您的恩德就像天一樣的浩瀚無邊。昊(hào):大(指天)。昊天:指廣大的天,在這裏比喻父母的恩情深重。罔(wǎng):沒有。罔極,指無窮、久遠。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出處:唐·孟郊《遊子吟》
釋義:誰說像小草一樣的些微孝心,能夠報答如春天陽光般的母愛呢?寸草:比喻非常微小。三春暉:三春,指孟春、仲春、季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和煦的陽光。
【人家見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出處:唐·王建《短歌行》
釋義:別人都說有了子女好,卻不知道有了兒女,才讓自己早早老去。父母為了我們過早地衰老,作為子女,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報答他們呢?
【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出處:唐·白居易《燕詩示劉叟》
釋義:當你還是小燕子,高高地飛離母親時,父母思念你們的心情,現在你應該很明白了。詩句借燕子懂得飛後便離棄雙親的習性,以及描寫燕子父母的悲哀,告誡大家不要像燕子那樣,完全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
【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出處:唐·李商隱《送母回鄉》
釋義:母親對自己養育之恩都無法報答,人生還有什麼事情值得追求呢?
【萬事絲窠黏露珠,奉親最樂天下無】
出處:宋·楊萬裏《題左正卿壽慈堂》
釋義:世事無常皆如絲網上黏著的露水,什麼也比不上奉養親人的樂趣。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出處:清·黃景仁《別老母》
釋義:在風雪之夜離開這淒慘的柴門,漸走漸遠,不禁令人興歎: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詩句十分真切地抒寫出詩人內心的愧疚之惜,指出作為子女不能守在父母身邊盡孝是最大的不敬。
【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
出處:《勸孝歌》
釋義:母親受苦時孩子不曾見到,孩子受苦時母親心緒不寧。說明母親處處關心孩子,而孩子卻很少關心母親。
名句拾遺
【父母唯其疾之憂】
出處:《論語·為政》
釋義:父母最擔憂的是子女生病。言外之意,子女照顧好自己不必讓父母擔心,就算盡孝。
【事父母幾諫,見誌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出處:《論語·裏仁》
釋義:子女侍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對的地方應該婉轉地勸告,如果父母不能夠聽從自己的勸告,仍然要恭恭敬敬,任勞任怨。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出處:《論語?裏仁》
釋義:父母的年齡不可不知道。一方麵為他們的長壽而高興,另一方麵又為他們的衰老而傷心。
【事父母,能竭其力】
出處:《論語·學而》
釋義:侍奉父母,應該竭盡全力。事:通侍,即侍奉、服侍的意思。
【子欲養而親不待】
出處:漢·韓嬰《韓詩外傳》
釋義:兒女想贍養父母,可雙親都不在人世了。待:等待。說明孝順父母要注重每時每刻,不可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