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路途遙遠,才能檢驗出馬的足力好壞;相處久了,才能了解人真正的內心世界。
【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
釋義:冰凍到三尺厚,不是一天的冷造成的。比喻某一種情況的形成,是經過長時間醞釀、積累的結果。非:不是。寒:冷。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釋義:比喻做了什麼事,就得到什麼結果。
【公道世間唯白發,貴人頭上不曾饒】
釋義:人會衰老是不可改變的自然規律,即使是再高貴的人也改變不了這個事實。
【一個巴掌拍不響】
釋義:說明任何事物之間都是有聯係的,沒有孤立的事物。
【有一利必有一弊】
釋義:在這一方麵有好處,在另一方麵就會有壞處。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釋義:人被一片樹葉擋住了眼睛,連麵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後來就成了成語。比喻為局部的、暫時的現象所迷惑,看不到事情的全局、主流及本質。
故事漫談
傳說古時候楚國有個書生,由於生活貧窮,很想找到一條發財的捷徑。他讀到一本書,書上說:“誰得到螳螂捕蟬時遮身的那片樹葉,就可以用它來隱身,別人就看不見了。”他信以為真,整天在樹下抬頭望著。嘿!他終於看到了一隻螳螂躲在一片樹葉後麵,正準備捕捉知了。他連忙把那片樹葉摘下來。不料那片樹葉掉下來,混在地上的落葉裏,無法辨認了。他隻好把所有的樹葉掃回家,一片一片地試。他用樹葉遮住自己的眼睛,問妻子:“你看得見我嗎?”妻子總是說:“看得見!”後來,妻子被他問得厭煩了,隨口答了一聲:“看不見!”他喜出望外,馬上帶著這片樹葉,去偷人家的東西,結果被人家扭送到衙門去了。縣官經過審問,忍住笑,說:“你真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呀!”
歇後語薈萃
【開山平地——積少成多】
釋義:積累少量的東西,能成為巨大的數量。
【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
釋義:指有一種事物,就會有另一種事物來製伏它。
【老牛下溝——先濕腳】
釋義:指出規律是客觀的,既不能創造,也不能消滅。
【近香燒無芳】
釋義:常靠近香的人,反而感覺不到它的香味。比喻距離產生美感。比喻容易得到的東西不覺得寶貴。
【生薑——老的辣】
釋義:比喻人年紀越大,經曆事情越多,辦起事來就越加老練。
【過了春的大白菜——不吃香了】
釋義:比喻過時的東西不那麼受歡迎了。
趣味閱讀
【歌謠在線】
七不嫌
古代窮人有“七不嫌”之說,講的都是生活中的實在事。
饑餓得粗食,不嫌;
徒行得劣馬,不嫌;
行久得座位,不嫌;
久貧得薄酒,不嫌;
口渴喝涼水,不嫌;
趕路乘小船,不嫌;
遇雨進小屋,不嫌。
【幽默看台】
較歲
一戶人家剛生了女兒,有人就為兩歲的兒子來提親。
這人大怒道:“怎麼這樣欺負我!我女兒一歲,他兒子兩歲,如果我女兒十歲,他兒子就二十歲了。怎能把女兒許給這樣的老女婿。”
妻子對丈夫說:“你算錯了。我們的女兒今年雖然才一歲,等到明年這時候,就和他兒子同歲了,怎麼不能許配呢?”
【妙聯巧對】
眼中人是麵前人
北宋著名政治家寇準19歲時即考中進士,後來官至宰相,封萊國公,人稱寇萊公。
一次,朝中文武百官在禦花園遊玩,寇準見荷花池中紅日倒映,十分美觀,頓發詩興,便向同遊的百官出了一個上句求對:
水底日為天上日
眾人感到這一寫景狀物十分巧妙又富有哲理的句子對起來難度頗大,思索良久亦不能對。這時群臣中有一位叫楊大年的走上前來對道:
眼中人是麵前人
大家聽罷,齊聲稱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