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按照事物規律辦事情的,沒有不成功的。
【萬物必有盛衰,萬事必有弛張】
出處:《韓非子·解老》
釋義:萬物都有茂盛和衰敗,萬事都有鬆弛和緊張。說明盛衰、張弛是一切事物的規律。
【滿而不損則溢,盈而不持則傾】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禮書》
釋義:水滿了若是不減少一些,就會自己流出來;容器滿了若是不把它扶正就會傾倒。比喻幹什麼事情都要有所節製,超過了限度,不加節製,就會有與其相反的結果。
【物有必至,事有固然】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孟嚐君列傳》
釋義:事物發展有它的必然歸宿,人情世態有它的本來麵貌。
【祿無常家,福無定門】
出處:晉·摯虞《門銘》
釋義:福氣並不是經常固定在某一家的,幸運也不是隻光顧一家人。
【管中窺豹,隻見一斑】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
釋義:從竹管裏看豹子,隻能看到它的一個斑紋。用來比喻眼光狹窄,所見有限;或比喻隻看到局部,看不到全體。
【當局稱迷,旁觀必審】
出處:《舊唐書·元行衝傳》
釋義:下棋的人容易糊塗,看棋的人看得清楚。比喻當事者往往因考慮得失而認識不清,不如局外人看得全麵、客觀。
【凡物各自有根本,種禾終不生豆苗】
出處:唐·顧況《行路難》
釋義: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性,播種的是栗,絕不會長出豆苗。用來比喻因果間的必然聯係。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出處:宋·蘇軾《水調歌頭》
釋義:人的一生有悲傷和歡樂,離別和聚會相伴隨,月亮有陰天和晴天、滿月和缺月的變化。
【眾盲摸象,各說異端】
出處:宋·釋道元《景德傳燈錄》
釋義:許多個盲人一起摸象,各自說大象像自己所摸到的那一部分。比喻片麵地看問題,往往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出處:元·無名氏《合同文字》
釋義:比喻有些災禍的發生,事先是無法預料的。不測:料想不到。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
出處:清·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釋義:天下的事情有困難和容易的不同嗎?隻要去做,難的也會變容易;如果不做,容易的也會變成難的。
【瞬息間又樂極悲生,人非物換,究竟是到頭一夢,萬境歸空】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
釋義:壞事悲事總會伴隨著好事樂事而來,並很快取而代之。好事壞事、樂事悲事,都不過是一場夢幻。
【那紅塵中有些樂事,卻不能永遠依恃】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
釋義:好事不可能永遠存在、永遠不變。
諺語集錦
【不興春風,難得秋雨】
釋義:不經過春天就到不了秋天,比喻事物都有其自身發展的規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釋義:指人或事物變化無常,分合無定。
【差之毫厘,謬以千裏】
釋義: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卻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船無水難行,鳥無翅難飛】
釋義: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條件,很難做成。
【欲知目下興衰兆,須問傍觀冷眼人】
釋義:要想知道目前興衰的征兆,一定要問以冷靜的眼光旁觀事物的人。
【舟循川則遊速,人順路則不迷】
釋義:船順流而行就快,人順路而走就不會迷失方向。
【河有兩岸,事有兩麵】
釋義:意為任何事情都有正反兩麵。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釋義:人生沒有長久都是好境遇的,花朵沒有長久都開得鮮紅的。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