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子年(為天符年)、戊午年(為太一天符年):
上為少陰君火司天;中為太徵火運太過;下為陽明燥金在泉。司天之氣數為熱化七,中運之氣數為熱化七,在泉之氣數為清化九,凡不出現勝氣複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熱化所致宜用成寒,中運熱化所致宜用甘和,在泉清化所致宜用酸溫,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已醜年、己未年(二年俱為太一天符年):
上為太陰濕土司天;中為少宮土運不及;下為太陽寒水在泉。土運不及,則可出現風化的勝氣和清化的複氣,醜年與未年相同,凡出現勝氣複氣的,就是所謂邪化日。災變發生在中央五宮。司天之氣數為雨化五,中運之氣數為雨化五,在泉之氣數為寒化一,若不出現勝氣複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雨化所致宜用苦熱,中運雨化所致宜用甘和,在泉寒化所致宜用甘熱,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庚寅年、庚申年:
上為少陽相火司天;中為太商金運太過;下為厥陰風木在泉。司天之氣數為火化七,中運之氣數為清化九,在泉之氣數為風化三,凡不出現勝氣複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火化所致宜用鹹寒,中運清化所致宜用辛溫,在泉風化所致宜用辛涼,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辛卯年、辛酉年:
上為陽明燥金司天;中為少羽水運不及;下為少陰君火在泉。水運不及,則可出現雨化的勝氣與風化的複氣,卯年與酉年相同,凡出現勝氣複氣的,就是所謂邪化日。災變發生在北方一宮。司天之氣數為清化九,中運之氣數為寒化一,在泉之氣數為熱化七,若不出現勝氣複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清化所致宜用苦小溫,中運寒化所致宜用苦和,在泉熱化所致宜用成寒,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壬辰年、壬戌年:
上為太陽寒水司天;中為太角木運太過;下為太陰濕土在泉。司天之氣數為寒化六,中運之氣數為風化八,在泉之氣數為雨化五,凡不出現勝氣複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寒化所致宜用苦溫,中運風化所致宜用酸和,在泉雨化所致宜用甘溫,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癸巳年、癸亥年(二年俱為同歲會年):
上為厥陰風木司天;中為少徵火運不及;下為少陽相火在泉。火運不及,則可出現寒化的勝氣與雨化的複氣,巳年與亥年相同,凡出現勝氣複氣的,就是所謂邪化日。災變發生在南方九宮。司天之氣數為風化八,中運之氣數為火化二,在泉之氣數為火化二,若不出現勝氣複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風化所致宜用辛涼,中運火化所致宜用成溫,在泉火化所致宜用成寒,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藥食性味。
凡此五運六氣之定期值年,勝氣複氣及正化邪化的不同變化,都有一定的規律可循,不可不加以考察。所以說,有關五運六氣的問題,隻要掌握了它的要領,一句話就可以結束,不能掌握它的要領,則漫無邊際,就是這個意思。
黃帝說:好!五運之氣也會有複氣之年嗎?岐伯說:五運之氣鬱到極點,就要暴發,不過需要等待一定的時機才能發作。黃帝說:請問其中的道理是什麼呢?岐伯說;五運之氣的太過年和不及年,其複氣的發作是不一樣的。黃帝說:我想請你詳盡地講講。岐伯說:太過者,發作急暴,不及者,發作徐緩,急暴者,致病嚴重,徐緩者,致病持續。黃帝說:太過與不及的氣化之數是怎樣的呢?岐伯說:氣太過的,其氣化之數為五行的成數,氣不及的,其氣化之數為五行的生數,惟有土運,不管太過不及,其氣化之數,皆為生數。
黃帝說:五氣鬱而發作是怎樣的呢?岐伯說:土氣鬱發而發作的情況是:山穀驚動,雷聲震於氣交,塵埃黃黑昏暗,濕氣蒸發則化為白氣,急風驟雨降於高山深穀,山崩石陷,撞擊橫飛,山洪暴發,大水隨之而至,河流湖泊泛濫漫衍,土質破壞,水去之後,田土荒蕪,隻可牧畜而已。土鬱發作,則土之化氣得以敷布,喜降應時之雨,萬物開始生長化成。濕氣過勝則使人體水濕的運化受到影響,所以人們易患心腹部脹滿,腸鳴,大便頻數,甚則心痛,脅部脹滿,嘔吐霍亂,水飲發作,大便泄下如注,浮腫身重等病。雲氣奔向雨府,早霞映貫於朝陽之處,塵埃昏暗,山澤不清,這就是土鬱開始發作的現象,發作時間多在四氣之時。發現雲霧橫貫於天空與山穀,或聚或散,忽生忽滅,浮動不定,乃是土鬱將發的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