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說:歲氣之間氣應升而不能升的,可以預防,我想聽聽歲氣之間氣應降而不降的,是不是也可以事先防備岐伯說:既然明白氣升的道理,也必然能通達氣降的道理。間氣升降不前所致的疾患,都可以預先調治。厥陰風木欲降為在泉之左間,遇金氣過勝,而地皛阻抑之,則木欲降而不得入,木被抑則發為鬱氣,待鬱氣散則木可降而得位,氣應降而不得降之鬱氣發作,其曉烈程度和司天間氣應升不升之鬱氣待時發作相同,應降不得降,能夠很快地形成鬱氣,降則可以折減其勝氣,在人體則應當針刺手太陰之並穴少商與手陽明之合穴曲池。火欲降為在泉之左間,遇水氣過勝,而地玄阻抑之,則火欲降而不得入,火被抑則發為鬱氣,待鬱氣散則火氣可入,應當折減其勝氣,可以散其鬱氣,在人體則應當針刺足少陰之井穴湧泉與足太陽之合穴委中。太陰濕土欲降為在泉之左間,遇木氣過勝而地蒼阻抑之,則土欲降而不能下,土被抑則發為鬱氣,待鬱氣散則土氣可入,應當折減其勝氣,可以散其鬱氣,在人體則應當針刺足厥陰之井穴大敦與足少陽之合穴陽陵泉。陽明燥金欲降為在泉之左間,遇火氣過勝而地彤阻抑之,則金欲降而不能下,金被抑則發為鬱氣,待鬱氣散金氣可入,應當折減其勝氣,可以散其鬱氣,在人體則應當針刺手厥陰心包絡之井穴中衝與手少陽之合穴天井。太陽寒水欲降為在泉之左間,遇土氣過勝而地阜阻抑之,則土欲降而不能下,水被抑則發為鬱氣,待鬱氣散則水氣可入,應當折減其勝氣,可以散其鬱氣,在人體則應當針刺足太陰之井穴隱白與足陽明之合穴足三裏。
黃帝說:關於五運之太過不及,氣至有先後,與天氣升降往來,互有相承相抑的問題,我可以聽聽其致病時所運用的針刺法則嗎?岐伯說:應當取六氣生化之源。所以氣太過者取治之,氣不及者資助之。太過取之,應據其致鬱之次第以抑其鬱氣,取治於運氣生化之源,以折減其鬱氣。不及資之,是用以助運氣之不足,避免虛邪之氣。
黃帝問道:關於六氣升降不前致病的刺法,已知其大要,我想再聽聽司天之氣未能遷於正位,使司天之氣化政令失常,也就是一切生化或都失於正常。這樣則使百姓患病,可否使其預先解除,以救濟人類,請你講講這個問題。岐伯再次跪拜回答說:你問的很全麵啊!談到這些至理要言,體現了聖王仁慈憐憫之心,要拯救人類的疾苦,我一定詳盡地來陳述這些道理,申明其深奧微妙的意義。若上年司天的太陽寒水,繼續施布其政令,則厥陰風木,不能遷居於司天之正位,厥陰不遷正則氣鬱塞於上,應當瀉足厥陰脈氣所流的滎穴行間。若上年司天的厥陰風木,繼續施布其政令,則少陰君火不能遷居於司天之正位,少陰不遷正則氣鬱塞於上,應當針刺手厥陰心包絡脈氣所流的滎穴勞宮。若上年司天的少陰君火,繼續施布其政令,則太陰濕土不能遷居於司天之正位,太陰不遷正,則氣留居於上,應當針刺足太陰脈氣所流的滎穴大都。若上年司天的太陰濕土,繼續施布其政令,則少陽相火不能遷居於司天之正位,少陽不遷正,則氣閉塞而不通,應當針刺手少陽脈氣所流的滎穴液門。若上年司天的少陽相火繼續施布其政令,則陽明燥金不能遷居於司天之正位,陽明不遷正,則氣鬱不能上通,應當針刺手太陰脈氣所流的滎穴魚際。若上年司天的陽明燥金繼續施布其政令,則太陽寒水不能遷居於司天之,正位,太陽不遷正,則氣又閉塞不通,應當針刺足少陰脈氣所流的滎穴然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