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真要大論

本篇要點

一、詳細敘述了司天在泉、六氣分治的種種變化,及其所引起的疾病。

二、指出藥物性能與氣候變化有關,因此采藥必須及時。

三、說明治療六氣淫勝所宜的藥物性味,以及處方的君臣佐使配伍、劑量、服法、禁忌、五味的作用等。

四、介紹了六氣之至,在脈象上的反映。

五、論述了治療六氣所致之病,有取標、取本、取中氣,有從取、逆取等不同。

六、根據五運六氣浮勝鬱複所致的疾病症狀性質,歸納總結出病機十九條,示人在分析病因病機,以及在診斷和治法、方劑的選擇上,有所依據。

七、指出治寒以熱、治熱以寒,是治療方法上的一般規則;但在某種條件下,尚有治寒以熱而寒更甚,治熱以寒而熱更劇的,因此在臨床上要根據實際情況,分析病情的寒熱虛實,靈活決定治法。

八、指出長期服用某種性味的藥物,會引起髒氣偏勝,造成疾病甚至死亡。

【原文】

黃帝問日:五氣交合,盈虛更作,餘知之矣。六氣分治,司天地者,其至何如?岐伯再拜對曰:明乎哉問也!天地之大紀,人神之通應也。帝曰:願聞上合昭昭,下舍冥冥奈何?岐伯日:此道之所主,工之所疑也。

帝曰:願聞其道也。岐伯日:厥陰司天,其化以風;少陰司天,其化以熱;太陰司天,其化以濕;少陽司天,其化以火;陽明司天,其化以燥;太陽司天,其化以寒。以所臨髒位,命其病者也。

帝曰:地化奈何?岐伯日:司天同候,間氣皆然。帝日:間氣何謂?岐伯日:司左右者,是謂間氣也。帝日:何以異之?岐伯日:主歲者紀歲,間氣者紀步也。帝曰:善。歲主奈何?岐伯日:厥陰司天為風化,在泉為酸化,司氣為蒼化,間氣為動化。少陰司天為熱化,在泉為苦化,不司氣化,居氣為灼化。太陰司天為濕化,在泉為甘化,司氣為黅化,間氣為柔化。少陽司天為火化,在泉為苦化,司氣為丹化,間氣為明化。陽明司天為燥化,在泉為辛化,司氣為素化,間氣為清化。太陽司天為寒化,在泉為鹹化,司氣為玄化,間氣為髒化。故治病者,必明六化分治,五味五色所生,五髒所宜,乃可以言盈虛病生之緒也。

帝日:厥陰在泉而酸化,先餘知之矣。風化之行也何如?岐伯曰:風行於地,所謂本也,餘氣同法。本乎天者,天之氣也,本乎地者,地之氣也,天地合氣,六節分而萬物化生矣。故日:謹候氣宜,無失病機,此之謂也。

帝日:其主病何如?岐伯日:司歲備物,則無遺主矣。帝日:先歲物何也?岐伯日:天地之專精也。帝日:司氣者何如?岐伯日:司氣者主歲同,然有餘不足也。帝日:非司歲物何謂也。岐伯日:散也,故質同而異等也,氣味有薄厚,性用有躁靜,治保有多少,力化有淺深,此之謂也。

帝日:歲主髒害何謂?岐伯日:以所不勝命之,則其要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日:上淫於下,所勝平之,外淫於內,所勝治之。帝日:善。平氣何如?岐伯日: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正者正治,反者反治。

帝日:夫子言察陰陽所在而調之,論言人迎與寸口相應,若引繩大小齊等,命日平,陰之所在寸口何如?岐伯日:視歲南北,可知之矣。帝日:願卒聞之。岐伯日:北政之歲,少陰在泉,則雨口不應;厥陰在泉,則右不應;太陰在泉,則左不應。南政之歲,少陰司天,則寸口不應;厥陰司天,則右不應;太陰司天,則左不應。諸不應者,反其診則見矣。帝日:尺候何如?岐伯日:北政之歲,三陰在下,則寸不應;三陰在上,則尺不應。南政之歲,三陰在天,則寸不應;三陰在泉,則尺不應。左右同。故日: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此之謂也。

帝日:善。天地之氣,內淫而病何如?岐伯日:歲厥陰在泉,風淫所勝,則地氣不明,平野昧,草乃早秀。民病灑灑振寒,善伸數欠,心痛支滿,兩脅裏急,飲食不下,鬲咽不通,食則嘔,腹脹善噫,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身體皆重。

歲少陰在泉,熱淫所勝,則焰浮川澤,陰處反明。民病腹中常鳴,氣上衝胸,喘不能久立,寒熱皮膚痛,目瞑齒痛出頁腫,惡寒發熱如瘧,少腹中痛,腹大,蟄蟲不藏。

歲太陰在泉,草乃草榮,濕淫所勝,則埃昏岩穀,黃反見黑,至陰之交。民病飲積,心痛,耳聾,渾渾焞焞,嗌腫喉痹,陰病血見,少腹痛腫,不得小便,病衝頭痛,目似脫項似拔,腰似折,髀不可以回,胭如結,脯如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