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治療呢?岐伯說:厥陰複氣所致的病,治用酸寒,佐以甘辛,以酸瀉其邪,以甘緩其急;少陰複氣所致的病,治用成寒,佐以苦辛,以甘瀉其邪,以酸味收斂,辛苦發散,以鹹耎堅;太陰複氣所致的病,治用苦熱,佐以酸辛,以苦瀉其邪、燥其濕、滲其濕;少陽複氣所致的病,治用成冷,佐以苦辛,以鹹味耍堅,以酸味收斂,以辛苦發汗,發汗之藥不必避忌熱天,但不要觸犯溫涼的藥物,少陰複氣所致的病,用發汗藥物時與此法相同;陽明複氣所致的病,治用辛溫,佐以苦甘,以苦味滲泄,以苦味通下,以酸味補虛;太陽複氣所致的病,治用成熱,佐以甘辛,以苦味堅其脆弱。

凡治各種勝氣複氣所致之病,寒的用熱,熱的用寒,溫的用清,清的用溫,氣散的用收斂,氣抑的用發散,燥的使用潤澤,急的使用緩和,堅硬的使用柔軟,脆弱的使用堅固,衰弱的補,亢盛的瀉。用各種方法安定正氣,使其清靜安寧,於是病氣衰退,各歸其類屬,自然無偏勝之害。這是治療上的基本方法。黃帝道:對。

氣有上下之分,是什麼意思?岐伯說:身半以上,其氣有三,是人身應天的部分,所以是司天之氣所主持的;身半以下,其氣亦有三,是人身應地的部分,所以是在泉之所主持的。用上下來指明它的勝氣和複氣,用氣來指明人身部位而說明疾病。“半”就是指天樞。所以上部的三氣勝而下部的三氣都病的,以地氣之名來命名人身受病的髒氣;下部的三氣勝而上部的三氣都病的,以天氣之名來命名人身受病的髒氣。以上所說,是指勝氣已經到來,而複氣尚屈伏未發者而言;若複氣已經到來,則不能以司天在泉之名以區別之,當以複氣的情況為準則。

黃帝道:勝複之氣的運動,有一定的時候嗎?到時候是否一定有勝複之氣呢?岐伯說:四時有一定的常位,而勝複之氣的有無,卻不是必然的。

黃帝道:請問是何道理?岐伯說:初之氣至三之氣,司天之氣所主,是勝氣常見的時位;四之氣到終之氣,是在泉氣之所主,是複氣常見的時位。有勝氣才有複氣,沒有勝氣就沒有複氣。黃帝道:對。

複氣已退而又有勝氣發生,是怎樣的?岐伯說:有勝氣就會有複氣,沒有一定的次數限製,氣衰減才會停止。因之複氣之後又有勝氣發生,而勝氣之後沒有相應的複氣發生,就會有災害,這是由於生機被傷的緣故。

黃帝道:複氣反而致病,又是什麼道理呢?岐伯說:複氣所至之時,不是它時令的正位,與主時之氣不相融洽。所以大複其勝,而反被主時之氣所勝,因此反而致病。這是指火、燥、熱三氣來說的。

黃帝道:治療之法怎樣?岐伯說:六氣之勝所致的,輕微的隨順它,嚴重的製止它;複氣所致的,和緩的平調它,暴烈的削弱它。都宜隨著勝氣來治療其被抑伏之氣,不論其次數多少,總以達到和平為目的。這是治療的一般規律。黃帝道:對。

客氣與主氣的勝複是怎樣的?岐伯說:客氣與主氣二者之間,隻有勝沒有複。黃帝道:其逆與順怎樣區別?岐伯說:主氣勝是逆,客氣勝是順,這是自然規律。

黃帝道:客氣與主氣相勝所致之病是怎樣的?岐伯說:厥陰司天,客氣勝則病耳鳴,振掉,眩暈,甚至咳嗽;主氣勝則病胸脅疼痛,舌強難以說話。

少陰司天,客氣勝則病鼻塞流涕,噴嚏,頸項強硬,肩背部悶熱,頭痛,神疲無力,發熱,耳聾,視物不清,甚至浮腫,出血,瘡瘍,咳嗽氣喘;主氣勝則心熱煩躁,甚則脅痛,支撐脹滿。

太陰司天,客氣勝則病頭麵浮腫,呼吸氣喘;主氣勝則病胸腹滿,食後胸腹悶亂。

少陽司天,客氣勝則病赤疹發於皮膚,以及赤遊丹毒,瘡瘍,嘔吐氣逆,喉痹,頭痛,咽喉腫,耳聾,血溢,內症為瘛瘋;主氣勝則病胸滿,咳嗽仰息,甚至咳而有血,兩手發熱。

陽明司天,清氣複勝而有餘於內,則病咳嗽,衄血,咽喉窒塞,心鬲中熱,咳嗽不止,出現吐血就會死亡。

太陽司天,客氣勝則病胸悶不暢,流清涕,感寒就咳嗽;主氣勝則病咽喉中鳴響。

厥陰在泉,客氣勝則病大關節不利,內為痙強拘攣瘛疭,外為運動不便;主氣勝則病筋骨振搖強直,腰腹時時疼痛。

少陰在泉,客氣勝則病腰痛,尻、股、膝、髀、腨、骨行、足等部位病瞀熱而酸,浮腫不能久立,二便失常;主氣勝則病逆氣上衝,心痛發熱,膈內及諸痹都發作,病發於勝脅,汗出不收,四肢厥冷因之而起。

太陰在泉,客氣勝則病足痿,下肢沉重,大小便不時而下,濕客下焦,則發為濡瀉以及浮腫、前陰病變;主氣勝則寒氣上逆而痞滿,飲食不下,甚至發為疝痛。

少陽在泉,客氣勝則病腰腹痛而反惡寒,甚至下痢白沫、小便清白;主氣勝則熱反上行而侵犯到心胸,心痛,發熱,中焦格拒而嘔吐。其他各種症候與少陰在泉所致者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