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五味有陰陽之分,它們的作用怎樣?岐伯說:辛甘發散的屬陽,酸苦湧泄的屬陰,成味湧泄的屬陰,淡味滲泄的屬陽。辛甘酸苦成淡六者,或收斂,或發散,或緩和,或急暴,或燥濕,或潤澤,或柔軟,或堅實,根據病情之所宜運用,以調理氣機,使陰陽歸於平衡。

黃帝道:有的病不是用調氣之法所能治愈的,應該怎樣治療?有毒無毒之藥,哪種先用,哪種後用?我想知道它的方法。岐伯說:有毒無毒藥物的使用,以適應所治病證的需要為原則,根據病情的輕重製定方劑的大小。

黃帝道:請你講講方劑的製度。岐伯說:君藥一,臣藥二,是小方的組成法;君藥一,臣藥三,佐藥五,是中等方的組成法;君藥一,臣藥三,佐藥九,是大方的組成法。寒病用熱藥治療,熱病用寒藥治療,病輕的逆其病氣而治,病重的從其病氣而治,堅實的削弱它,有客邪的驅除它,因勞所致的溫養它,鬱結的疏散它,滯留的攻逐它,幹燥的滋潤它,拘急的緩和它,耗散的收斂它,虛損的溫補它,安逸的通行它,驚悸的平靜它,在上者使之上越,在下者使之下奪,或用按摩,或用湯浴,或迫使其外出,或劫截其發作,或用開導,或用發泄,以適合病情為度。

黃帝道:什麼叫逆從?岐伯說:逆就是正治法,從就是反治法。反治藥的多少,要根據病情而定。

黃帝道:反治是怎樣的?岐伯說:就是熱因寒用,寒因熱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要製伏疾病的本質,必先探求發病的原因。反治法開始時藥性與病性似乎相同,但最終其藥性與病性是相反的。可以用來破除積滯,消散堅塊,調暢氣機,使疾病痊愈。黃帝道:對。

調暢氣機而病得痊愈的是怎樣的呢?岐伯說:或用逆治,或用從治,或先逆後從,或先從後逆,疏通氣機,使其調達,這就是調氣的治法。黃帝道:對。

病有內髒與體表相互影響的,如何治療?岐伯說:從內髒影響到體表的,先治其內髒病;從體表影響到內髒的,先治其體表病;從內髒影響到體表而偏重於體表的,先治其內髒病,後治其體表病;從體表影響到內髒而偏重於內髒的,先治其體表病,後治其內髒病;內髒與體表沒有相互影響的,就治其發病部位所主之病。黃帝道:對。

火熱之病,反複惡寒發熱,有如瘧疾之狀,或一天一發,或間隔數天一發,這是什麼緣故?岐伯說:因為勝複之氣相遇的時候,陰陽之氣有多少的關係。陰氣多而陽氣少,則發作的間隔時日就長;陽氣多而陰氣少,則發作的間隔時日就短。這是勝氣與複氣的相互搏鬥,也是寒熱盛衰的關鍵。瘧疾的原理也是這樣。

黃帝道:醫論上說,治寒證當用熱藥,治熱證當用寒藥,醫工是不能違背這些準則而改變其規律的。但是有些熱病,服寒藥後而更熱;有些寒病,服熱藥後而更寒。不但原有的寒與熱證仍舊存在,而且更有新病增加,這應該怎樣治療呢?岐伯說:凡是用寒藥而反熱的,應該滋其陰,用熱藥而反寒的,應該補其陽,這就是探求其根本而治的方法。黃帝說:對。

服寒藥而反熱,服熱藥而反寒,是什麼原因呢?岐伯說:僅注意治療其亢盛之氣,而忽略了虛弱之根本,所以有相反的結果。

黃帝道:有的並非由於治療亢盛之氣所造成的,是什麼道理?岐伯說:問得真詳盡啊!沒有治療亢盛之氣,那就是由於不知道五味所屬的關係。大凡五味入胃之後,各歸入所喜的髒。所以酸味先入肝,苦味先入心,甘味先入脾,辛味先入肺,鹹味先入腎。服用日久便能增強各髒之氣,這是藥物在人體氣化的一般規律;若使髒氣增強過久,又是導致死亡的原因。黃帝道:對。

方劑的製度分君臣,是什麼意思?岐伯說:主治疾病的藥叫做君,輔助君藥的叫做臣,應順臣藥的叫做使,並不是指上、中、下三品的意思。

黃帝道:什麼叫三品?岐伯說:三品是用來說明藥性有毒無毒的分類法。黃帝道:對。

疾病的在內在外怎樣分別治療?岐伯說:調治病氣的方法,必須辨別陰陽,確定它在內還是在外,根據病之所在,在內的治內,在外的治外。輕微的調理它,較盛的平靜它,亢盛的劫奪它,在表的汗之,在裏的下之,根據寒熱溫涼的不同屬性,而衰減其所屬的病證,隨其所宜為準。謹慎地遵守如上的法則,可以萬治萬全,使氣血和平,確保他的天年。黃帝道:講得好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