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虧牧人就在那裏,認出了小羊,連忙把它救了下來。不然落在獵狗嘴裏那可不是鬧著玩的,小羊怎能經受得住獵狗們的鋒利牙齒?
這隻傻乎乎的小羊被這場災難嚇得魂不守舍,拖著沉重的步子回了羊圈。從此以後,他便一天比一天瘦弱,一直萎靡不振,從早到晚哼哼地呻吟不停。
如果小羊事先略微想一想,就會清楚地知道,異想天開地冒充狼,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磨坊主人
急流的溪水把磨坊主的水閘衝出一個小洞,水從洞裏流了出來。
要堵那個小洞很容易,根本不會花費很大的力氣。但是懶惰的磨坊主毫不在意,一直不聞不問。可是流出來的水越流越多了,那個洞也越來越大了,水從洞裏急瀉流出,如同小水桶潑出的水一般,此時要堵住那個洞有點困難,但不是很困難。
“喂,磨坊主,快清醒清醒,想想辦法把洞堵住,別再傻裏傻氣地呆站在那裏了。”
“不要緊!”磨坊主卻說,“不要大驚小怪,我的磨坊隻要有水流動就行了,根本不需要像大海那麼多的水,現在這麼大的水足夠使我的磨坊用一輩子,況且這磨坊也不能使我大富大貴。”
懶惰而愚蠢的磨坊主繼續將睡覺進行到底,不管水閘流多大的水。這時水從洞裏嘩啦啦的湧出來,就像大桶裏倒出的水一般,最終釀成了大禍。
磨坊的水輪無法轉動了,磨盤也停止了轉動。
這一下,磨坊主好像才明白事情的嚴重性,他一邊歎氣,一邊搓著手,在那裏冥思苦想如何才能保住水源。
於是他來到水閘上,仔細察看漏水的原因。忽然,他看到幾隻雞在那裏喝水。
“你們這些壞東西,”他氣不打一處來,“長著毛的蠢才!現在我已經沒有水了,你們還來搗亂,還來偷水喝,我的水會被你們喝光的。”
他撿起一根棍子,氣勢洶洶地朝雞衝過去,把雞統統打死了。
這就是他最後所做的補救措施。結果,但是水還是沒有因為打死偷水喝的雞而留住。他又垂頭喪氣地回家睡覺去了。
世界上這樣的人實在不少,這則寓言故事是他們的真實寫照。他們常常揮霍無度、一擲千金,而對於那小得像蠟燭頭那樣的小東西,卻十分吝嗇、斤斤計較,似乎隻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的財產不會被浪費,甚至不惜給自己帶來很大的麻煩。結果往往是自討苦吃、痛苦不堪。
蜥蜴和烏龜
烏龜家的鹽用完了,沒有鹽,飯菜一點味都沒有。於是,他就決定到他兄弟家裏一趟,看看他那裏有沒有多餘的鹽。
兄弟熱情地接待了烏龜,並告訴烏龜說:“鹽是有的,可是你怎麼帶回去呢?”“隻要你能把鹽用樹葉包起來,拴上一根帶子,我就可以把帶子套在肩上,把鹽包從地上拖回家裏去。”烏龜回答說。“這個辦法很好。”兄弟大聲地說。於是兩個烏龜一塊動起手來,把鹽捆包好了,烏龜拖著慢慢往自己家走去。路程很遠,鹽包在他的後麵隨著他一顛一簸往前走。
正走著,烏龜突然感到鹽包變重了,他驚奇地轉過身來一看,原來是一條很大的蜥蜴爬上了鹽包,正坐在上麵很得意地瞧著他呢。烏龜很生氣地喊道:“下來,你怎麼上去的?你坐在上麵,我能拖回家嗎?蜥蜴立即回答道:“你管得著嗎?這是我在路上走的時候發現的,我應該占有它,它現在是我的。”
烏龜一聽就急了,立刻反駁道:“胡說,這明明是我的,難道你沒有看見我正拖著這個包上的帶子嗎?”但蜥蜴仍堅持說是他在路上發現了這個包,應該是他的,除非烏龜同他一塊去拜見法庭上的長者,讓他們來斷定,否則他是不會下來的。可憐的烏龜沒辦法,隻好同意了。
在法庭的長者麵前,烏龜先說道:“我的手和腿都很短,不得不把包放在身後拖著走。”蜥蜴接著陳述了自己的理由,說是他在路上發現了這個包,並附上一句:“誰在路上撿到的東西,自然就應該屬於誰。”長者們聽完了他們各自的陳述便嚴肅地討論開了,但他們中有一些和蜥蜴關係不錯的,覺得如果把鹽給了蜥蜴自己或許也能得到一點。於是便馬馬虎虎地判定這包鹽一分為二,二人各得一半。
烏龜很不情願,這鹽本來就是自己的,應該歸自己所有。可是他沒有辦法,隻好無可奈何地答應了。蜥蜴反應比較快,他立即抓住了用大樹皮包著的那一半鹽,而可憐的烏龜僅拿到了已漏了許多的那一小半鹽。烏龜極想把漏在地上的鹽刮起來,可是他的手太小,隻好很懊喪地帶著僅存的一點鹽離開了法庭。而那些長者卻把撒在地上的鹽刮了起來,雖然很髒,但還是帶回家交給了自己的老婆。
烏龜的妻子看到他帶回來這麼點鹽,十分失望。當他把發生的一切告訴妻子後,妻子很生氣。漫長的路程使烏龜很疲憊,他隻好休息幾天。可是,就在休息的過程中,他想起了一個向蜥蜴複仇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