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定公五年(1 / 2)

【原文】

五年春,王人殺子朝於楚。

夏,歸粟於蔡,以周亟,矜無資。

越入吳,吳在楚也。

六月,季平子行東野,還,未至,丙申,卒於房。陽虎將以璵璠斂,仲梁懷弗與,曰:“改步改玉。”陽虎欲逐之,告公山不狃。不狃曰:“彼為君也,子何怨焉?”既葬,桓子行東野,及費。子泄為費宰,逆勞於郊,桓子敬之。勞仲梁懷,仲梁懷弗敬。子泄怒,謂陽虎:“子行之乎?”

申包胥以秦師至,秦子蒲、子虎帥車五百乘以救楚。子蒲曰:“吾未知吳道。”

使楚人先與吳人戰,而自稷會之,大敗夫概王於沂。吳人獲薳射於柏舉,其子帥奔徒以從子西,敗吳師於軍祥。秋七月,子期、子蒲滅唐。

九月,夫概王歸,自立也。以與王戰而敗,奔楚,為堂溪氏。吳師敗楚師於雍澨,秦師又敗吳師。吳師居麇,子期將焚之,子西曰:“父兄親暴骨焉,不能收,又焚之,不可。”子期曰:“國亡矣!死者若有知也,可以歆舊祀,豈憚焚之?”

焚之,而又戰,吳師敗。又戰於公婿之溪,吳師大敗,吳子乃歸。囚闉輿罷,闉輿罷請先,遂逃歸。葉公諸梁之弟後臧從其母於吳,不待而歸。葉公終不正視。

乙亥,陽虎囚季桓子及公父文伯,而逐仲梁懷。冬十月丁亥,殺公何藐。己醜,盟桓子於稷門之內。庚寅,大詛,逐公父歜及秦遄,皆奔齊。

楚子入於郢。初,鬥辛聞吳人之爭宮也,曰:“吾聞之:‘不讓則不和,不和不可以遠征。’吳爭於楚,必有亂。有亂則必歸,焉能定楚?”王之奔隨也,將涉於成臼,藍尹亹涉其帑,不與王舟。及寧,王欲殺之。子西曰:“子常唯思舊怨以敗,君何效焉?”王曰:“善。使複其所,吾以誌前惡。”王賞鬥辛、王孫由於、王孫圉、鍾建、鬥巢、申包胥、王孫賈、宋木、鬥懷。子西曰:“請舍懷也。”

王曰:“大德滅小怨,道也。”申包胥曰:“吾為君也,非為身也。君既定矣,又何求?且吾尤子旗,其又為諸?”遂逃賞。王將嫁季羋,季羋辭曰:“所以為女子,遠丈夫也。鍾建負我矣。”以妻鍾建,以為樂尹。

王之在隨也,子西為王輿服以保路,國於脾泄。聞王所在,而後從王。王使由於城麇,覆命,子西問高厚焉,弗知。子西曰:“不能,如辭。城不知高厚,小大何知?”對曰:“固辭不能,子使餘也。人各有能有不能。王遇盜於雲中,餘受其戈,其所猶在。”袒而示之背,曰:“此餘所能也。脾泄之事,餘亦弗能也。”

晉士鞅圍鮮虞,報觀虎之役也。

【譯文】

五年春,成周人在楚國殺死子朝。

夏,魯國把糧食送到蔡國,用來救濟急難,憐憫他們沒有糧食。

越國人進入吳國,這是由於吳國人正在楚國。

六月,季平子巡視東野,回來,沒有到達,十七日,死在房地。陽虎打算用美玉隨葬,仲梁懷不給,說:“步子改變了,美玉也要跟著改變。”陽虎想要趕走他,告訴公山不狃。不狃說:“他是為著國君,您有什麼怨恨呢?”安葬以後,桓子巡視東野,到達費地,子泄做費地宰,在郊外迎接慰勞,桓子對他表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