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一)(2 / 2)

又見一人高聲叫屈,手執文狀。帝見一人,帶狻猊磕腦、龍鱗嵌青戰袍、抹綠靴。帝問姓名。布曰:“臣是漢高祖之臣,姓英名布,官封九江王。臣共韓信、彭越,三人創立漢天下,一十二帝,二百餘年,如此大功。太平也不用臣,高祖執謀背反俺三人,賺入宮中,害其性命,有此冤屈。陛下與臣等三人做主!”

帝大怒,問八人:“漢高祖在何處?”八人奏曰:“我王當傳宣詔。”帝曰:“依卿所奏。”八人傳聖旨,宣漢高祖。不移時,宣至階下,俯伏在地。帝問高祖:“三人狀告皆同。韓信、彭越、英布,立起漢朝天下,執謀三人造反,害其性命,是何道理?”高祖奏曰:“雲夢山有萬千之景,遊玩去來。呂後權國,三人並不知反與不反。乞宣太後,便見端的。”

宣至太後,殿下山呼畢,帝問太後:“你權國,執謀三人造反,故殺功臣,爾當何罪?”太後看住高祖曰:“陛下,爾為君,掌握山河社稷,子童奏陛下:‘今日太平也,何不歡樂?’高祖聖旨言:‘卿不知就裏之事。霸王有喑鳴吒吒之聲,三人逼到烏江自刎。三人如睡虎,若覺來,寡人奈何?寡人去遊雲夢,交子童權為皇帝,把三人賺入宮中,害其性命。’今陛下何不承認,推及賤妾?”帝問高祖:“三人不反,故害性命,何不招伏?”呂後奏曰:“陛下,非是子童之言,更有照明。”帝曰:“照明者是誰?”“姓蒯名撤,字文通。陛下宣至,便見端的。”

宣蒯文通至殿下,臣禮畢。帝曰:“三人是反是不反,爾為證見。”文通奏曰:“有詩為證。詩曰:

可惜淮陰侯,能分高祖憂。

三秦如席卷,燕趙一齊休。

夜偃沙囊水,晝斬盜臣頭。

高祖無正定,呂後斬諸侯。”

各人取訖招伏,寫表聞奏天公。天公即差金甲神人,齎擎天佛牒。玉皇敕道:“與仲相記,漢高祖負其功巨,卻交三人分其漢朝天下:交韓信分中原為曹操,交彭越為蜀川劉備,交英布分江東長沙吳王為孫權,交漢高祖生許昌為獻帝,呂後為伏皇後。交曹操占得天時,囚其獻帝,殺伏皇後報仇。江東孫權占得地利,十山九水。蜀川劉備占得人和。劉備索取關、張之勇,卻無謀略之人,交蒯通生濟州,為琅玡郡,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道號臥龍先生,於南陽鄧州臥龍岡上建庵居住,此處是君臣聚會之處;共立天下,往西川益州建都為皇帝,約五十餘年。交仲相生在陽間,複姓司馬,字仲達,三國並收,獨霸天下。”天公斷畢,話分兩說。

今漢靈帝即位當年,銅鐵皆鳴。駕問大臣:“從前古往,有如此之事?”宰相皇甫嵩出班奏曰:“自從盤古至今,此事兩次。昔日春秋,齊王天子即位,銅鐵皆鳴三晝夜。齊王問大臣,銅鐵鳴主何吉凶。問三次,大臣無語。齊王大怒,宣上大夫冉卿:‘你為上大夫,如何不解此事?與卿三日限,須要見吉凶!’齊王不朝三日。冉卿歸宅,悶悶不悅。有門館先生,見冉卿大夫麵帶憂容,遂問大夫,因何不樂。冉大夫道:‘先生不知,今天下銅鐵皆鳴,有君王問我,主何吉凶,我委實不知。今齊王與我三日限,不然責罪。’先生曰:‘此事小可。’大夫曰:‘先生知得,有官重賞,此事吉凶若何?’先生曰:‘不主吉凶,隻主山摧。’‘如何見得?’先生曰:‘銅鐵者乃山之子孫也,山者乃鋼鐵之祖也。’冉大夫得其意,即時入朝奏齊王。齊王設朝,冉大夫出班奏曰:‘銅鐵皆鳴,不主吉凶。’王問如何。奏曰:‘主山摧。’帝問:‘卿怎知?’奏曰:‘銅鐵者,山之子孫;山者,銅鐵之祖也。已無吉凶。’齊王大喜,加冉卿官職,子子孫孫不斷。奏畢,不過數日,華山摧其一峰。陛下此事,無吉無凶。”道罷,有鄆州表章至,有太山腳下塌一穴地,約車輪大,不知深淺。差一使命探其吉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