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北平鏖兵(1)(1 / 3)

“衝!”李增枝一聲高叫後,上萬名南軍步卒又大聲呼喊著,向城門方向撲去。

麗正門城頭,燕世子朱高熾緊繃著臉,一言不發地緊盯著呼嘯而來的滾滾洪流。在他身旁,顧成一身戎裝,雙手叉腰,一副鎮定若素之態,隻是其眼神間亦難掩一絲憂慮。城牆上,數百名燕軍弓手已站到垛口;而更多未有披甲的青壯百姓,則抓緊時間把滾木擂石推到垛前,並將火油燒得滾滾冒泡;凸於主牆之外的敵台上,原先放置著十來門盞口將軍,但他們早已被南軍火力更猛的碗口將軍打得稀爛,高熾隻得命匠人臨時趕製了一些簡易的發石機充數。千餘軍士、不到四千青壯,這就是北平主門——麗正門的全部防禦力量。而他們麵對的,正是北伐南軍中最精銳的部隊,由前府左都督,平燕先鋒參將李增枝統領的近六萬京衛大軍!幾次攻防下來,現城頭的守軍已死傷近三成,城防工事也被摧毀不少。好在仗著北平城高牆厚,燕軍也抵抗頑強,硬是沒讓南軍攻上城牆,並把敵人的攻城器械破壞好些。可麵對六萬南軍,這樣的抵抗還能維持多久?高熾心裏一點底都沒有。而北平大小十幾座城門,現在都麵臨著這樣嚴峻的考驗,這更讓這位職守北平的燕世子心驚不已。

“世子臥倒!”顧成一聲大喝,高熾忙下意識地挨著女牆趴下,緊接著,一陣炮子打來,高熾隻覺得城牆微微顫抖;一發炮子打中了箭樓,頓時磚石飛濺,一旁的內官王景弘忙一躍到高熾身上,將其牢牢護住。灰塵落地,空氣頓時汙濁不堪,高熾連打幾個噴嚏,趕緊捂住了鼻子。

“這南軍的炮子怎麼就打不完?”趁著伏地不動的這點空隙,高熾心裏忿忿想著。僅在麗正門外,李景隆就布下了十六門碗口將軍,外加一百多門盞口將軍。在剛到北平城下的那幾日,這近二百門火炮日夜作響,將無數的炮子傾瀉在城上,愣是把號稱固若金湯的北平城牆砸出無數個陷坑,城頭的敵台也被毀了不少,麗正門上的箭樓也有一小部分塌陷。這兩天,南軍炮火似有些收斂,但每次攻城前,仍會用炮子擊上一陣,以壯聲勢。燕軍沒南軍闊氣,在僅有的二十多門盞口將軍均被對方轟爛以後,高熾隻能等到敵人逼近城壕,才能命士卒還擊。

過了一陣,南軍的炮火緩了下來,顧成一琢磨,覺得時候差不多了,趕緊向高熾猛一揮手。高熾會意,忙扶正頭盔,在王景弘的攙扶下站起身子。城外,南軍已逼近到百步之內,有些跑得快的已開始越壕。高熾揚起劍,高聲叫道:“放箭,放箭!”

弓手們起身,拉弓引箭,隔著城垛中的懸眼將箭奮力射出。數百支箭矢形成一陣箭雨,稀稀拉拉地向城外飛去,伴隨著幾聲尖叫,十餘個南軍士卒撲到在地。

不過南軍攻城步卒上萬,十幾人的折損根本算不了什麼。很快,大部南軍已奔到壕前。

北平乃三朝舊都,城壕既寬且深。在前幾次攻城中,越濠成為南軍最大的難題,並為此折了不少軍士的性命。不過經過多次交手,城壕已被填平不少。麗正門外的這段城濠原有近三丈寬,而到現在已被填的隻剩下一丈多一點。此時,數百名南軍將士四人一組,推著上百架盛滿黃土的蝦蟆車衝了上來。這種蝦蟆車裝土入濠後有如伏地之蛤蟆,是填濠利器,而在他們身後,還有近千人肩扛土袋緊隨其後。

“放箭,發石!不可讓他們填濠!”眼見城壕一尺一尺被填,高熾心急如焚。不過燕軍弓手就兩三百名,且連日作戰,已疲憊不堪,射出的箭既乏力道,又缺準頭,對填濠南軍的影響微乎其微。敵台上本還有幾架發石機,見南軍逼近,紛紛開始投彈,但沒過多久,南軍又一陣炮子打來,發石機頓也被打得粉碎。

“嗚噢……!”一陣震耳欲聾的歡呼聲響起,高熾放眼一瞧,原來已有一段兩三丈長的壕溝被完全填平。見通途打開,一部南軍立馬衝過了濠,向羊馬牆逼去,而其他的南軍亦士氣大漲,有些地段上有三四尺寬的壕溝未填,可南軍不想再等,便將用來攀城的飛梯平鋪架橋,從橋上跨過了城壕。一轉眼功夫過去,已有近千名士卒奔到了羊馬牆下。

羊馬牆是修在城壕與城牆之間的小隔牆。通常敵軍越壕時,守軍會遴選敢死之士伏於此,趁敵方剛越城壕,立足未穩之際擊之。不過眼下北平兵力十分緊缺,高熾早已把各城門堵死,據城死守,故這道羊馬牆處並無燕軍。但羊馬牆高達六尺,南軍要越它還是很需費番功夫的。先前南軍越濠,因與城牆相隔尚遠,一般士卒派不上用場,此時羊馬牆距城不到十步,南軍攀牆時又難以護身,這下城頭的守軍便有了殺敵良機。高熾一聲令下,幾百名精壯漢子齊聲大喝,舉起早已準備好的磚石,便向羊馬牆上的南軍砸去。南軍猝不及防,一時哭爹喚娘,紛紛又從牆上滾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