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2 / 2)

我的人生是行駛盤山公路上的車,是浩瀚的生命海洋中的一朵浪花,是我們祖國各族人民大家庭中的一員小卒。

一朵浪花,一員小卒,是微不足道的,而且隨著年歲進人晚年的最後,隨時隨地在大千世界消失。而天地是如此廣闊而美好,我不能做到生命常青,但我珍惜生命餘年,我坦然,我歌唱,我歡笑。經過苦難的人知道幸福的份量。我中年喪子,自然傷心,但是祖國的偉大社會主義事業深深感動著我,個人悲傷算得了什麼?我的人生道路受到打擊,自然落泊,但重要的是自己解剖自己,改造主觀世界。我也在天山深處跟著以李瑞年為首的三連上海知青,經受過血與火的洗禮,自然艱難,但我經過磨礪,堅定了理想和信念。我晚年患上了嚴重心肌梗塞,自然離死亡隻有一步之遙,但是我頑強活了下來,在與疾病當中我建立了科學死亡觀。回頭看我的盤山人生,就仿佛又乘在駛向天山深處打隧道工地的解放牌汽車,,隻覺得公路像一條通向天邊的飄帶,蜿蜒曲折,盤旋在群山之間,越往高處走,越是能夠欣賞那特色的無限風光。站在這崇山峻嶺之間,隻覺得山高望不到頂;隻覺得山峰一直插到天邊;隻覺得終年積雪的白雪皚皚的天山高峰頂上,是白茫茫一片;隻覺得最遠處,披著素玉般白雪的山峰,投在天邊蒼穹,雲霧繚繞,觸目無比的神奇,令人無比的遐想。

晚年的我,也喜歡以寫作消磨時光,我用我的文字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表達我的喜怒哀樂,表達我的天山深處的艱難、意誌和情感,表達我對於當代勞動者、當代文化發展的一種態度,自然是我的人生的一大樂處。一種選擇,決定一種突破。我從抽象思維轉變到形象思維,多少個不眠之夜,我在記憶過去幾十年前的往事,多少次我經受心靈情感變化的衝突,終於能夠完成一次生命的體驗。世界有如此複雜而又美好,我以我的不成熟文字,我以我的真摯情感,奉獻於我的曾經天山深處的上海知青朋友,也算是我對於盤山人生一次有益的回顧。我非常喜歡池莉的散文《熬至滴水成珠》,可是我沒有作者那種對於人生的耐心、聰慧、與悟性;我隻有像魯迅先生《野草》中的《過客》老人那樣,不管前麵有多少的野草墳墓,多少的曲折坎坷,一直往前走,我很傻,思想不開竅,多走彎路的事,經常發生。但是我沒有灰心,總是往前走,錯了就改正,覺得隻有這樣,才有希望悟出人生的真諦;才有可能擁有高山流水般意境。

我覺得人到七十歲,一是什麼事情應該都能夠放得下,不能患得患失,該吃該睡該運動,都應該自然而又規律。特別我們這一代人,經受了社會很多風風雨雨,是應該好好享受天倫之樂;二是我們如果有一定能量,也應該順其自然而釋放,也不能認為人到七十萬事休。巴金先生的著名作品《隨想錄》就是在七十歲以後寫成的。他在《隨想錄》的總序中說:“年過七十,工作的時間不多了……我不想多說空話,多說大話。我願意一點一滴地做點實在事情,留點痕跡。我先從容易辦到的事情做起。我準備寫一本小書:《隨想錄》。我一篇一篇地寫,一篇一篇發表。”巴老的勤奮精神值得我們老年人好好學習。我完成了前階段的寫作以後,力所能及,還想寫一些東西,我已經想過,要寫時代的主流,但準備寫別人沒有人涉及的題材領域。隻能是一種嚐試,一種愛好罷了。

祖國的前景是美好的,人生是美好的!讓我在這人生征途上,不斷前進,攀登高峰,到時候,極目身前身後,雲山靜穆,仙霧繚繞,無限風光,盡收眼底,我這一世沒有白來一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