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壓迫止血點及操作方法是:
1.顳淺動脈指壓止血法
一手扶著傷員的頭並將其固定,用另一手的拇指指腹在耳屏前上方一指寬處摸到搏動後,將該血管壓迫在顳骨上。它適用於同側頭前額或顳部出血的止血。
2.頜外動脈指壓止血法
在下頜角前1.5厘米處摸到搏動後,用拇指指腹將該動脈壓迫在下頜骨上,適用於同側麵部出血的止血。
3.鎖骨下動脈指壓止血法
將傷員的頭轉向健側,在鎖骨上窩內1/3處摸到搏動後,用拇指指腹將該動脈壓迫在第一肋骨上。它適用於肩部及上臂出血的止血。
4.肱動脈指壓止血法
將傷臂稍外展外旋。在肱二頭肌肉緣中點摸到搏動後,用拇指或食、中、無名三指指腹將該動脈壓迫在肱骨上。它適用於前臂和手部出血的止血。
5.股動脈指壓止血法
傷員仰臥,患側大腿稍外展、外旋,在腹股溝中點稍下方摸到搏動後,用兩手拇指重疊(或用掌根),壓迫該動脈於恥骨上支,適用於大腿、小腿出血的止血。
6.脛前脛後動脈指壓止血法
在踝關節背側,於脛骨遠端將脛前動脈壓迫在脛骨上;在內踝的後方,將脛後動脈壓迫在脛骨上。它適用於足部出血的止血。
2.骨折的急救方法
骨折是骨頭受外力衝擊而發生部分斷裂或全部折斷骨折處理不及時,不僅疼痛難忍,而且會誘發休克。骨折斷端活動時,容易刺傷血管、神經,影響愈合,造成肢體畸形和功能障礙。所以,骨折固定十分重要。
骨折又分為開放性骨折和閉合性骨折。骨雖然部分或全部折斷,但與外界不相通,骨折處周圍組織無嚴重損傷,叫做閉合性骨折。骨折處與外界相通,有的折斷骨斷端甚至穿出皮膚,這種骨折叫做開放性骨折。開放性骨折如果處理不當,容易造成感染而並發骨髓炎。
在發生骨折當時疼痛較輕,以後逐漸加重,一動就疼,由於劇痛而誘發休克。骨折的肢體失去功能,並有明顯的壓痛。與沒有受傷的肢體相比可以看到畸形現象,如:成角、變短或扭轉等。骨折後不久,傷處會出現血腫。
發現有人骨折了,千萬不要去動他受傷的肢體,要盡可能少地移動骨折的斷端,防止加重損傷。可以用夾板或繃帶把折斷的部位固定,包紮起來,使傷部不再活動,這稱為臨時固定。臨時固定的目的是限製骨折斷端的活動,避免斷端損傷周圍的血管和神經及其他組織,減輕傷員的疼痛,同時便於轉送醫院。開放性骨折時,不要把骨折斷端放回去,避免造成感染。
青少年中比較常見的是前臂骨骨折。前臂骨骨折即尺骨骨折或橈骨骨折或尺橈骨骨折。我們可以用一塊和前臂差不多長的夾板或木板,以幹淨紗布和棉花纏墊好,然後將夾板貼著受傷的前臂外側,用繃帶或布條纏繞固定,留出手指,再用三角巾或寬的布帶子把前臂吊在胸前。
3.脫位的急救方法
組成關節的骨關節麵脫離正常位置,叫做脫臼,也叫關節脫位。常見脫臼的關節為球形關節,如:肩關節、髖關節和滑車關節,如:肘關節和下頜關節等。
脫臼以外傷脫臼最為常見。發生脫臼時,由於關節囊撕裂、出血,壓迫神經末梢而產生劇痛。脫臼的關節與健側關節相比,可以看見異常的突出部分和凹陷處。由於關節頭脫離了正常解剖位置,原有的生理功能就隨之消失,又由於疼痛和肌肉痙攣而產生保護性反應。脫臼關節周圍會出現淤血腫脹現象。
發現有人關節發生脫位,不可隨意做試圖複位的動作,以免加重傷情,影響受傷關節的功能恢複。這時我們可以使肢體靜止,冷敷以止血,然後找一塊大毛巾固定傷肢,然後盡快將傷員送往醫院,爭取早日複位。
肩關節脫位時,取三角巾兩條,分別折成寬帶,一條掛前臂,另一條繞過傷肢上臂,於未受傷一側的側腋下打一結。
運動軌跡
某運動員立誌要成為網球新星,結果半年下來,網球教練搖頭道:“要不得,你體能太差,不能打網球。”於是運動員轉向打籃球。
半年過後,籃球教練告訴他:“不行,你對抗能力太差,不能打籃球。”該運動員隻得轉向乒乓球。未及三月,乒乓球教練告訴他:“你生活不檢點,敬業精神太差了,不能打乒乓球。”運動員聽後不禁潸然淚下,乒乓球教練見之不忍,語重心長地對他說:“算了,給你指條明路,你還是踢足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