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不拘小節(1)(3 / 3)

此典出自《荀子·儒效》:“呼先王以欺愚者而求衣食焉,得委積足以掩其口,則揚揚如也。又見《史記·管晏列傳》: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春秋時,晏子(名晏嬰)先後擔任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時的宰相,政績顯赫,名滿天下。然而,晏子並不居功自傲,他為人謙和,生活樸素。有一次,晏子出使晉國。齊景公覺得晏子的住宅低矮潮濕,又臨近街市,很喧鬧,就在晏子不在的時候為他建了一座新住宅。晏子回來後,先拜謝了景公,接下來叫人將新房子拆掉,恢複到原來房子的樣子,並把老住戶請了回來,屋歸原主。他還說:“君子不該做那種毀人居所的非禮之事。”

晏子有個馬車夫,他認為自己為宰相趕車,就很了不起。他在大街上驅趕著四匹快馬,站在寬大的車蓋下,一副趾高氣揚的樣子。一天,馬車夫的妻子在家中往外看時,恰巧看到了丈夫那副樣子,覺得十分惡心。馬車夫回家後,妻子對他說:“你現在是個大人物了,我配不上你,請求離去。”丈夫非常驚奇地說;“你今天怎麼了,說出這種話來?”

妻子趁機勸諫他說:“晏子高不過六尺,但身為齊國宰相,從而名揚諸侯。但我看他坐在車上的時候,樣子謙和謹慎。你身高八尺,不過是個馬車夫罷了,卻做出趾高氣揚、盛氣淩人的樣子。我看不慣你的行為,因此要求離去。”馬車夫聽了,馬上認錯道:“你不要再說了,我改了就是。”

從那以後,馬車夫時刻注意保持謙恭的樣子。晏子很奇怪,問清了事情的前因後果以後,讚賞他知錯能改,後來他推薦這馬車夫做了大夫。

怡然自得

“怡然自得”形容高興而自滿的樣子。

此典出自《列子·黃帝》:“黃帝既悟,怡然自得。又見晉代陶潛《桃花源記》: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晉朝孝武太原年間,武陵地方,有個打魚的人。有一天,他順著一條小溪捕魚,竟然忘了路程的遠近,他一直往前走,走進了一片桃花林。那裏風景十分優美,十分少見。漁人覺得奇怪,總想看看這座桃林到底有多遠多寬。當他把桃林走完時,便發現山旁有一個洞,裏麵似乎還有光亮。他便走進洞去,開始時道路狹窄,再走幾十步,豁然開朗,簡直是一片平原。平原上桃紅柳綠,房舍井然有序,男耕女織,怡然自得,每個人都過著自由幸福的生活。他們看見漁人進來,家家都設酒殺雞,招待漁人。在言談中,漁人才知道這裏的人是祖先為了逃避秦代的禍亂,才逃進這個洞裏來的。他們與世外隔絕多年,也不想再出去了。外麵是個什麼時代,他們也不知道。漁人在此待了幾天,受到各家各戶的熱情招待。當他準備離開這些好客的主人時,大家都和他說:“洞中情況,不要給外邊的人說。”

漁人出來後沿著原路往回去,還處處做了標記。到武陵後,漁人將這事告訴了太守。太守立刻派人去找那個世外的桃源,找來找去,始終都沒再能找到。

源源而來

“源源而來”表示連續不斷地到來。

此典出自《孟子·萬章上》:“雖然,欲常常而見之,故源源而來。”

有一天,孟子的學生萬章去問孟子道:“象每天都想謀殺舜,然而舜做了天子卻沒有殺他,僅僅把他流放了,這是為什麼?”孟子說:“實際上是封他到有庳,不過有人說是流放罷了。”萬章聽了並不滿意,又問道:“為什麼有人說是流放呢?”孟子說:“舜雖以有庳之地封他,但不讓象在他的國土上為所欲為,因此又另派官吏去治理這個國家,所以有人說是流放。”萬章繼續問道:“舜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孟子想了一想說:“他們到底是弟兄,這是仁人的做法啊!舜想時時能夠見到自己的弟弟,象自然也想見到舜並希望舜能夠給他一塊封地,這樣,象便可借朝貢而常常回來,舜也可常常借故有政事而接待象。”萬章聽到這裏,覺得已經明白了,就辭別孟子而去。

沾沾自喜

“沾沾自喜”的意思是說,自以為很好而得意起來。人們常用它形容某人對自己的成績感到得意,表現出一種自滿的神情。

此典出自《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難以為相持重。”

西漢時期,竇嬰由於立了軍功被封於魏其(今山東臨沂縣南)為列侯。他是漢景帝母親竇太後的堂侄,竇太後也很關照他。

丞相劉舍(封桃侯)因為一些事而被免職,於是空出了丞相的職位。竇太後屢次在景帝麵前提及竇嬰,想任用他當丞相。漢景帝說:“難道你以為我舍不得丞相的職位,而不肯讓竇嬰為相麼!竇嬰這個人,總是自以為是,容易自滿,處理事務又很草率輕浮,所以不能讓他做丞相。”漢景帝沒有任用竇嬰,而是任命建陵侯衛綰當了丞相。

輾轉反側

“輾轉反側”形容心裏有所思念,翻來覆去地不能入睡。

此典出自典出《詩經·周南·關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關雎》是古代的一首戀歌,列《詩經》全書之首,也是十五國風的第一篇。《詩序》說此詩是歌詠“後妃之德”的,《魯詩》裏說是大臣(畢公)刺周康王好色晏起之作。現代一些研究者也有的以為是寫上層社會男女戀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