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想起兵謀反,多次與伍被商量,伍被都認為不可輕舉妄動。後來劉安認為可以起兵了,又去找伍被商量。他對伍被說:“如今起兵的時機已經成熟,因為天下的百姓對皇上不滿,諸侯行為失檢的也很多,並且他們對皇上也懷有疑懼。我想,我們在西鄉起兵,一定會有人響應。”伍被還是不同意劉安的看法。他告訴劉安說:“漢高祖之所以得天下,是因為秦王殘害百姓,殺術士,任刑法。當時男人辛勤耕種還吃不飽飯,女的勤於紡織還衣不蔽體。秦始皇修築長城,軍隊沒有住處,都在露天宿營,‘死者不可勝數,僵屍遍野’。當時百姓想謀反的,十家當中就有五家,而今不是這種情況。”劉安雖然覺得伍被的話有道理,但他造反之心還是沒有變。後來伍被另給劉安想了一條起兵的計策,但事情很快被朝廷知道,於是伍被被殺掉。
欣欣向榮
“欣欣向榮”形容草木生機旺盛,繁茂;也比喻事業蓬勃發展,興旺發達。
此典出自晉代陶潛《歸去來辭》:“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陶潛,字淵明(也有人說名淵明,字元亮),他是晉代潯陽柴桑(江西九江縣西南)人,曾祖侃是晉朝名將,陶淵明性情文雅,學識淵博,詩、文都很好,他不喜歡榮華富貴,飲酒賦詩和遊山玩水是他的最好。後來因為貧窮,就當了祭酒的官,卻因不慣於官場上的應酬,接著就辭職,後來又當了彭澤令。他才到任八十多天,朝廷差了一名督郵到縣裏來,他的部下教他說要他戴著官帽,束了腰帶去迎接督郵。陶淵明歎了口氣說:“我不願為五鬥米的俸祿,彎著腰去迎接權貴。”當天即交回官印辭官回家裏去了。
陶潛回到家裏,作了一首辭,記述了這件事。辭的名字叫《歸去來辭》,其中有一句“欣欣向榮”。這篇辭寫得很好,成為一個名篇,一直流傳到現在。
修飾邊幅
“修飾邊幅”原意是賣布商人修理布匹邊幅。後人藉馬援見公孫述的故事,用“修飾邊幅”比喻人修飾他的外貌。同時也有把這成語引申為“不修邊幅”,比喻一些人不注意修飾外表。
此典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八年》:“且夫富如布帛之有幅焉,為之製度,使無遷也。夫民生厚而用利,於是乎正德以幅之,使無黜革引,謂之幅利。”
又見《後漢書·馬援傳》:天下雌雄未定,公孫不吐哺走迎國士,與圖成敗,反修飾邊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
王莽末期,馬援和他的哥哥馬員都作了郡守。王莽失敗後,兄弟二人都到涼州去避難。馬援投靠在了隗囂的手下。隗囂很器重他,一有事總和他商量。公孫述在成都做了皇帝,隗囂派馬援去看那邊的情況。
馬援自以為自己和公孫述是同鄉朋友,見麵之後一定會十分高興的。誰知他一到成都,公孫述就擺出全副鑾駕,由禮官讚禮,領他上殿,行禮已畢,又領他出去住在驛館裏;而且替他做了一身特製的冠服,接著開一個盛大的朝會,公孫述坐了禦車,由侍衛簇擁而來,戒備森嚴,儀式隆重,把馬援看作布衣之交(意即貧時的朋友),表麵上十分優待,說要封馬援為侯爵,跟隨馬援的隨從倒都樂意留下,馬援卻不以為然,對他們說:“天下未定,他不以禮賢下士為急,隻知修飾邊幅,擺空架子,像個木偶一樣裝模作樣,這樣的人怎能和他共事”回去後報告隗囂說:“公孫子陽不過是個井底之蛙,根本不明白大勢,一味妄自尊大,還不如一心一意輔佐光武帝呢!”
虛張聲勢
“虛張聲勢”表示故意假造聲勢來嚇唬人。
此典出自《紅樓夢》第四回:“老爺明日上堂,隻管虛張聲勢,動文書,發簽拿人。”
賈雨村授了應天府,一上任就遇到一個人命案。這件案子的凶手是薛家的公子薛蟠,而薛家又是金陵一霸,所以就給賈雨村斷案帶來了麻煩。
賈雨村正要發簽差公人將凶犯家屬捉來拷問時,隻見案旁一個門子給他使了個眼色,叫他不要發簽。雨村疑惑不解,退至密室與門子交談。談話中雨村才知道這個門子是他的故人——葫蘆廟裏的葫蘆僧,雨村笑嘻嘻地拉著葫蘆僧的手要葫蘆僧為他了結此案出點子。葫蘆僧把這個案子各方麵的幹係都告訴了賈雨村,並為他想了一個兩全其美的斷案辦法。葫蘆僧說:“老爺明日上堂,隻管虛張聲勢,動文書,發簽拿人——凶犯自然是拿不來的,原告肯定不依,隻用將薛家傭人及奴仆拿幾個來拷問,小的暗中調停,令他們報個‘暴病身亡’……”賈雨村知道了其中的利害關係,便照此辦理,第二天就將此案斷了。賈雨村把案子了結之後,便急忙寫信給賈政和京營節度使王子騰,說:“令甥之事已完,不必過慮。”賈雨村也因此得到上麵的賞識。
揚眉吐氣
“揚眉吐氣”比喻擺脫了長期受壓抑的境況,心情得到舒展,感到暢快高興。
此典出自唐代李白《與韓荊州書》:“而今君侯(指韓朝宗)何惜階前盈(滿)尺之地,不使白(李白)揚眉吐氣,激昂青雲耶?”
這是唐代詩人李白為了讓韓朝宗舉薦他而給韓朝宗寫的一封信中的內容。大概意思是勸說韓朝宗不要舍不得台階前一尺寬的地方,給李白一個官職,從而讓他揚眉吐氣,振奮得意地步步高升。
揚揚得意
“揚揚得意”(或作“洋洋得意”)形容驕傲而滿足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