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皆獲元珠(2)(3 / 3)

燭影斧聲

“燭影斧聲”比喻千古不決的疑案。

此典出自《續湘山野錄》:“開端門召開封王,即太宗也。延人大寢,酌酒對飲,宦官宮妾悉屏之。但遙見燭影下太宗時或避席,有不可勝之狀。飲迄,禁漏三鼓,殿雪已數寸,帝引柱斧翫雪。”

宋代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宋太祖(趙匡胤)病重,他派大臣王繼恩召皇子趙德芳前來議事。但是王繼恩自作主張,就打開了端門,召來開封王,即宋太宗趙炅。宋太宗(宋太祖之弟)到了宮中,與宋太祖相對飲酒,宦官和侍妾們都奉旨回避了。宋太祖與宋太宗談話的內容,其他人都聽不見,遠遠看過去,隻見燭光之下,宋太宗時而坐下,時而離席,如躲避之狀。飲完酒,夜已三更,殿外的積雪已有數寸之深,宋太祖拿著柱斧敲打著雪地,對宋太宗說:“好做!好做!”接著解衣就寢,鼾聲如雷。這天晚上,宋太宗留在禁宮之內住宿。五更時分,周圍的房屋內寂靜無聲,宋太祖死了。宋太宗即位後,宋太祖的兒子趙德芳、趙德昭先後被處死了。

循規蹈矩

原指遵守規矩,不輕舉妄動。現多形容一舉一動都按照舊準則行動,拘泥保守,不敢稍有變動。

此典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

《紅樓夢》第五十六回寫了這樣一個故事:

李紈、寶釵讚成探春的主意:把姑娘們住的大花園交給園中老媽媽料理。老婆子當眾被召集來以後,李紈對她們說明探春的意見,大家都很願意幹這活兒,當下就爭相“承包”了。有的說:把那片竹子給我,明年又是一片,除供家裏吃筍,一年還可交些錢糧;有的說:

把那片稻地交給我……

寶釵說:若管園子的人把收入拿去了,那沒有管上的人一定不高興,她們一年也很辛苦,因此你們每人從收入中拿出一部分分給她們!這麼一所大花園都交給你們照管了,這是信得過你們。因為你們是三四代的老媽媽,你們是最循規蹈矩的,希望你們大家都要好好去幹。

當下眾老媽媽表態說:請姑娘奶奶隻管放心吧。

貂裘換酒

拿名貴的貂皮衣服去換酒喝。指富貴者放蕩不羈。

此典出自唐·房玄齡等《晉書·阮孚傳》。

晉朝“竹林七賢”之一的阮鹹有個嗜酒如命的兒子叫阮孚。當時皇帝整頓朝綱,依靠申韓等精幹大臣,但對阮孚等狂傲不羈之士也給予一定的地位。然而阮孚一點也不把皇帝的“恩寵”放在心上,不管擔任什麼官職,酒照喝不誤,而且總是一醉方休。盡管他這樣玩忽職守,但有意思的是,皇帝總是很寬容他,還不斷地委以重任。

有一次,皇帝委派琅癱王做車騎將軍,鎮守廣陵一帶,並讓阮孚作為長史去輔助他。臨行前,皇帝勸告阮孚說:“你此去軍務繁忙,要少喝點酒了。”

阮孚表麵應承:“皇上不認為我無能,委我重任,我自當勤勉於政事,不好再說什麼。

”接著他話頭一轉,巧言辯解說,“普天之下,皇恩浩蕩,盜賊斂跡,日月朗照,百姓樂業。我為什麼不乘此良機飽餐美味佳肴,來它個一醉方休呢?”

皇帝聽了這一番歌功頌德的話,自然心裏美滋滋的,不久又提升他為黃門侍郎和散騎常侍。

從此阮孚更加恣意豪飲,有一次他竟拿了一件名貴的貂裘衣服用來換酒。有人上書彈劾他,但皇帝仍然寬容地沒有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