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尾巴,快看,快看,那匹馬好大啊!”叮叮目不轉睛地盯著下麵,手不停地揮舞著。

“在哪裏?在哪裏?”當當迅速湊了過來。

這時魔盒的屏幕上顯示出了關於馬的傳說:一隻不知名的碩大白鳥與大魚交配,大魚在海邊的沙灘上產下五個不同顏色的蛋。一位在大海邊禪定靜修的仙人,把這些蛋裝在牛角裏又放回到原來產蛋的地方。整整一年後,隨著一聲轟隆的巨響,從蛋中孵化出了幾個與其他動物根本不相像的怪異小動物。

它們不僅善跑,而且能飛會遊,整天在沙灘上奔馳,在藍天中飛翔,在大海中遨遊,這些四不像的動物便是馬的祖先。

有一段時間,這些馬的祖先們騷擾仙人靜修,搗毀草棚,咬踢仙人,做盡了壞事。仙人很生氣,一氣之下念動咒語,讓它們失去了飛天的雙翼,走壁的蹄子,變成了人類坐騎,成為人類的好幫手。

“馬原來這麼厲害!”叮叮不由感歎起來。

馬匹被馴化成家畜大約是在公元前4000~前3000年。由於有驚人的快力和能夠完成重力勞動的優點,馬在人類社會發展的各個階段中扮演著非要的角色,與人類共存,成為人類的朋友。在漫長的曆史進程中,馬逐漸在戰爭中成為重要的交通運輸工具而活躍在戰場上。驍勇善戰的蒙古族騎兵就素有“馬背驕子”的稱謂。

好馬很少是因為病老而終,多數都是因為聚累而亡,死在奔跑向前的途中,“馬不停蹄”指的就是這種境界。

無論是在競賽中,交通運輸中,還是在日常走騎時,或是騎乘主人遇到凶險時,當鞍上人加鞭催馬令其疾馳時,馬一般都不會停下來,而是到達終點,或是超出自己體能的極限時倒下。對不少因奔跑而死的快馬進行解剖時,人們發現了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馬的肺葉早已在劇烈的運動中炸裂出血,但馬卻依然能以無比的克製力和爭勝心盡力奔跑。許多動物是無法達到這樣一種境界的,所以也就無法像馬那樣在人們心中保持著一種特殊的至高至尊的位置,更無法像馬一樣讓人充滿感動的情懷。

工業革命之後隨著機械化的發展,尤其是汽車、拖拉機等農業機械的普及,馬逐步喪失了在運輸等各個領域的主導作用。特別是在農村、牧區,小型耕耘機和割草機的普及導致馬的數量明顯減少。但馬並沒有被人們遺忘。馬在體育健身、娛樂領域裏又重新顯示了自己的價值。四年一次的國際性體育盛會—奧運會的比賽項目中,唯一動物和人共同完成的項目就是馬術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