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當感慨地說:“古人真會享受,這麼舒服的交通工具都發明出來了!有機會我也坐上花轎瀟灑瀟灑。”
叮叮嘿嘿笑著說:“那花轎可是新娘子坐的,怕是等你嫁人的時候才有機會吧!”
當當白了叮叮一眼:“你怎麼老是和我作對?我去旅遊景點花錢坐轎子過過癮不行啊!叮叮,快看,馬車來了!”
在原始社會,人們發明了一種簡單的運輸工具,將圓木置於重物的下麵,然後拖著走,重物即可由一個地方移到另外一個地方。這就是早期的木輪運輸。後來人們逐漸發現用直徑大的木輪運輸速度更快一些,於是木輪的直徑越來越大,逐漸演變為帶軸的輪子,這便形成了最早的車輪雛形。
史料記載: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初大禹時代,有一位管車的大夫奚仲,他是中國車子的創造者,也是世界上第一輛車子的發明者。另據史料記載:公元前1600年的商代,我國的車工技術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能製造出相當高級的兩輪車,已經采用帶有輻條的車輪,外形結構精致華美,做工也不十分複雜。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由於頻繁的戰爭,馬車便納入了戰爭的行列,對於當時來說,一個國家的強盛標誌甚至以戰鬥馬車數量的多少來衡量。陝西臨潼秦始皇帝陵出土的戰車式樣,代表了2000年前車輛的製造水平。到西周時期,馬車已經很盛行了。
宋代,有位名叫燕肅的進士,是一位機械工匠,他製造出了顯示中國古代文明的指南車和記裏鼓車。
16世紀歐洲的馬車製造商風起雲湧,馬車的製造技術有了相當的提高。中世紀的歐洲大量地發展了雙軸四輪馬車,這種馬車安置有轉向盤,車身出現了活動車門和封閉式結構,並且在車身和車軸之間,實現了彈簧連接,使乘坐之人感覺極為舒適。
到了20世紀,馬車改變以往的木鐵結構,采用橡膠輪胎和滾珠軸承。在漫長的曆史發展過程中,馬車逐漸成為陸地上使用最多的交通工具,同近代交通運輸工具鐵路列車和汽車並存。後來,長途運輸被火車取代,短途運輸也受到汽車的挑戰,馬車也就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慢慢退出了曆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