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吸了一口山上的空氣後,叮叮繼續在天空中飛行著,他時上時下,玩得非常高興。叮叮完全沒有意識到,在他後邊有個“飛人”一直尾隨著,就連魔盒上出現的提示他也沒有在意。過了好大一會兒,直到奧特瑪爺爺的影像出現在他麵前,他才發現了“飛人”,他立刻把頭扭向大屏幕,屏幕上顯示:滑翔機……
滑翔機是一種沒有動力裝置,重於空氣的固定翼航空器。它可以由飛機拖曳起飛,也可用絞盤車或汽車牽引起飛,更初級的還可從高處的斜坡上下滑到空中。在無風情況下,滑翔機在下滑飛行中依靠自身重力的分量獲得前進動力,這種無動力下滑飛行稱滑翔。在上升氣流中,滑翔機可像老鷹展翅那樣平飛或升高,通常稱為翱翔。滑翔和翱翔是滑翔機的基本飛行方式。現代滑翔機主要用於體育運動,分初級滑翔機和高級滑翔機。前者主要用於訓練飛行,後者主要用於競賽和表演。滑翔機具有與飛機顯著不同的狹長機翼,機身外形細長,呈流線體,機體表麵光滑,甚至打蠟,借以提高升阻比,減小滑翔飛行中的下滑角。
人類很早就憧憬像鳥一樣在空中飛翔。15世紀的偉大藝術家、發明家達·芬奇曾設計過一種撲翼機,設想人趴在上麵,用手腳帶動一對翅膀飛起來。古代的中國人,希臘人、巴比倫人和印度人也做過類似的嚐試。但人沒有類似鳥的肌肉和骨骼,所以他們的理想無法實現。
1801年,英國的喬治·凱利爵士研究了風箏和鳥的飛行原理,於1809年試製了一架滑翔機。他記述說:滑翔機不斷地把他帶起,並把他帶到幾米外的地方。但在後來的試驗中,這架滑翔機被撞毀了。1847年,已是76歲的凱利製作了一架大型滑翔機,兩次把一名10歲的男孩子帶上天空。一次是從山坡上滑下,一次是用繩索拖曳升空,飛行高度為2~3米。4年後,由人操縱的滑翔機第一次脫離拖曳裝置飛行成功,凱利的馬車夫成為第一個離地自由飛翔的人,飛行了約500米遠。
奧托·李林塔爾為德國工程師和滑翔飛行家,世界航空先驅者之一。他最早設計和製造出實用的滑翔機,人稱“滑翔機之父”。
李林塔爾酷愛飛行,青少年時曾搞過“飛人”實驗,成年之後,他用業餘時間係統觀察飛鳥,1889年,寫成了著名的《鳥類飛行—航空的基礎》一書,此書被後來的飛行探索者奉為經典之作。李林塔爾善於創製儀器,進行航空實驗來驗證觀察的結果。李林塔爾注意積累數據,總結經驗,糾正了前人“多層疊置窄條翼”的片麵做法,第一次提出了“曲麵機翼比平麵機翼升力大”的觀點,為後來飛機的發明成功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
他於1891年製作了第一架固定翼滑翔機,兩機翼長7米,用竹和藤作骨架,骨架上縫著布,人的頭和肩可從兩機翼間鑽入,機上裝有尾翼,全機重量約2公斤,很像展開雙翼的蝙蝠。他把自己懸掛在機翼上,從15米高的山崗上躍起,用身體的移動來控製飛行。滑翔機在氣流作用下,輕盈地滑翔,在90米外安全降落,從而肯定了曲麵翼的合理性。這是世界上第一架懸掛滑翔機。1891~1896年間,李林塔爾共製作了5種單翼滑翔機和兩種雙翼滑翔機,先後進行了2000多次飛行試驗。他多次改進總體布局,滑翔中又拍了許多照片,積累了大量數據,並以此編製了《空氣壓力數據表》,給美、英、法等國的飛機製造者們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1894年,李林塔爾從柏林附近的懸崖上起飛,成功地滑翔了350米(1150英尺)遠,這在當時是一個驚人的成績。他仔細地將自己的成就記錄下來,使之成為航空史上最早的飛機性能記錄之一。但是李林塔爾過於重視升力,而忽視了對飛機的操縱。他認為改變身體重心的位置是保持飛機穩定的唯一辦法,這一失誤對他來說是致命的。1896年,李林塔爾在飛行中突然遇到迎麵來風,在他還未來得及將重心前移以使滑翔機低頭時,便和飛機一同墜落到了地麵。李林塔爾於失事的當天去世。
德國人為了紀念他的功績,為李林塔爾樹立了一座紀念碑,上麵寫著“最偉大的老師”。
李林塔爾雖然死了,但他給後人留下的遺產是巨大的。後來的飛行探索者,包括第一架動力飛機的發明者萊特兄弟,都從李林塔爾的研究試驗成果和勇敢探索精神中吸取了寶貴的營養。
1914年,德國人哈斯研製出第一架現代滑翔機,它不僅能水平滑翔,還能借助上升的暖氣爬高飛行,並且其操縱性能更加完善。從此,滑翔機進入了實用階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滑翔機曾用來空降武裝人員和運送物資。今天它主要用於體育運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滑翔機的操縱方式已與飛機相似,即用駕駛杆操縱升降舵和副翼,用腳蹬操縱方向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型滑翔機曾經用來向敵後空運武裝人員和物資。盡管其載重量比較小(最大的不超過6噸),但由於沒有采用動力裝置,可以利用夜間飛越嚴密設防的戰線而不被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