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為1405年7月,叮叮、當當低頭一看,隻見錦旗飄展,鄭和站在船頭,拜別國都就要啟航遠洋。正在這時,一股黑氣直衝向指揮船,三名倭寇忍者就要行刺鄭和,旁邊警衛慌忙迎戰。怎奈技不如人,節節敗退,眼看鄭和就要被劍刺中。
叮叮、當當高舉萬能電子魔盒齊聲喊道:“萬化神通!”刹那間叮叮、當當化為兩個金剛戰士擋在鄭和麵前。隻聽“嘣”的一聲,三柄倭劍齊刷刷折斷,目瞪口呆的倭寇來不及反應,“陸地蟹001”變成的利劍已刺向三個人的心髒。
船上一片歡呼,鄭和代表大明王朝向叮叮、當當表示感謝。
1405年7月11日,中國曆史傳奇人物鄭和率領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裝備最先進的船隊,從江蘇太倉劉家河出發,開始了史無前例的遠洋航行。在1405年至1433年的近30年中,這位中國最偉大的航海家先後7次下西洋,揚帆穿越太平洋、馬六甲海峽、印度洋、紅海,足跡遍及東南亞數十國,最遠抵達非洲東海岸。因為,7月11日是鄭和下西洋首航的日期,這一天記載了中華民族曆史上輝煌的一頁,對中國的航海事業具有重要的曆史意義。所以,後來把這天定為中國的“航海日”。
鄭和下西洋,比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早87年,比達伽瑪繞過好望角早98年,比麥哲倫到達菲律賓早116年,他是世界航海先驅。鄭和航海所蘊涵的民族精神已超越國界,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隨著鄭和的遠航,海上絲綢之路從南中國海不斷向前延伸,中國的絲織品、瓷器、茶葉等,通過鄭和的船隊輸送到國外,同時也給中國帶回了大量的新奇物品,乃至一些新技術、新的工藝,使海上絲綢之路的貿易達到了繁榮頂峰。
鄭和船隊每次下西洋,船舶數量多,人數過萬,技術先進,裝備優良,組織協調有力,這些都令世界稱奇。留存於世的《鄭和航海圖》更是凝聚了中國人、阿拉伯人及東南亞人航海的智慧。圖中對地標的利用、針路的運用、過洋牽星術的運用等,集中展示了中國人對海洋的精確認識。航海羅盤、計程儀、測深儀等航海儀器,保證船舶的航行路線,船隊航行中隊形的科學布局,以及通訊聯絡、安全、營養、疾病預防等問題,都引領著當時世界航海科技發展的潮流。
在鄭和航行前後近30年的時間裏,訪問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到一地,鄭和都贈給各國國王厚禮,以示友好。船隊帶去絲綢、瓷器、銅鐵器、金銀和其他手工業品交換當地特產。隨行官員隨時記錄所見所聞。回航時,各國派使節同來,贈送奇珍異寶、當地特產給明朝皇帝,並與中國商人交換。友好的交往擴大了貿易,也增進了了解。鄭和出色地完成了他的使命,至今南洋等地一直紀念這位和平友好的使者,在一些城市裏,還保有紀念鄭和的寺廟和勝跡。
鄭和7次遠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他推行了和平外交,穩定了東南亞國際秩序;震懾了倭寇,牽製了蒙元勢力,維護了國家安全;發展了海外貿易,傳播了中華文明,開拓了海洋事業,鋪平了亞非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