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世界航海史(1 / 1)

看看眼前一個個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用血淚造就的浩瀚工程,叮叮、當當內心震撼極了。同時,一個新的想法也冒了出來—探索人類航海的曆史。

他們決定到“好望角”看看,接受叮叮指令的“陸地蟹001”尾巴一擺,就開始前進。

嘩嘩一陣水響,叮叮、當當轉眼一看,都吃了一驚,還是剛才的大運河,看來“陸地蟹001”也有弱點。

叮叮拿出萬能電子魔盒喊了聲“好—望—角”,一陣水響過後他們已經進入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水域。

叮叮想弄明白古人航海是怎樣導航的。

人類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已經有了航海活動。漢代學者王充所著的《論衡》記述了我國西周時海上航行已是常事了。西方最早的海上遠距離航行是公元前4世紀下半葉,希臘航海家皮忒阿斯駕舟從希臘當時的殖民地馬西利亞(今法國馬賽)出發,經不列顛島的東岸向北探索航行到達粵克尼群島,由此向東到達易北河口。那個時代的航海人員,隻憑對地形、水勢的辨認以計遠近,觀測日月星辰以判別方向。

漢唐兩代的沿海航行,是根據山形水勢來引航。當船舶航行在長期見不到陸岸的海洋時,就采用天文航海技術來引航了。中國古代天文學把天區劃分為28個星空區,稱為二十八宿,按列宿劃分它們所對應的地麵區域。據此判定船舶所在的地域和指導航行的方向。指南針在船上的應用,是航海技術上的重大突破。公元前660年,小亞細亞西北部的特洛伊地方築起燈塔,可能這就是燈塔的始祖。英國在1732年開始在泰晤士河口設置一艘小船,於橫桁上懸燈一盞,指引行船,這是第一艘燈船。美國在1767年在特拉華河布設浮標,後在1820年換用圓柱形浮標。同年,在東部切薩皮克灣設置第一艘燈船。1910年,在紐約安布路斯水道設置了用高壓電石氣的發光浮標。

公元15世紀是東西方航海事業大發展的時代。鄭和七下西洋出現了中國航海史上的一個高峰。葡萄牙的迪亞士、達伽馬分別到達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和印度的卡利卡特。1492年哥倫布第一個登上新大陸。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完成了人類第一次環球航行。

1569年,佛蘭德地理學家G·墨卡托發明的圓柱心射投影圖最適於航海使用,成為現代海圖製繪的基礎。1614年J·納皮爾的對數計算表問世,減少了很多數學計算量。1825年,生產出可以在海船上實用的天文鍾,導致測月球與天體的角距以求經度的方法開始被揚棄。1875年,法國海軍軍官聖伊萊爾提出了“高度差方法”,可以在海上通過對天體高度的觀測,準確地求出經度和緯度。

20世紀60年代初出現奧米加導航係統,利用全球範圍設置的8個發射台,發出並接收信號進行微機處理,可以自動給出測點的經度和緯度。1957年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入軌道後,1967年開放作為民用,衛星導航係統開始應用。

全球定位係統從1977年開始進行試驗,衛星導航係統有很高的定位準確度。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初對船舶避碰有很大作用的導航設備—自動標繪雷達出現。國際海事組織規定1984年9月1日後建造的1萬噸以上的船舶,都應裝配自動標繪雷達。20世紀70年代,在微處理機基礎上發展出自適應自動操舵儀,航海自動化得到發展。

航海技術應用電子技術和電子計算機技術後,各種航法計算實現了自動化;船舶定位實現了自動化;船舶的機艙管理、駕駛操縱也實現了自動化。